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南宋灭亡时,那些皇族宗室去哪了

时间:2023-03-31 17:43:1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前世三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一次擦肩而过,相聚即使缘分,请各位小主点点关注。

今天小编的文章与外面明媚的阳光很配哦,希望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乐趣。


(资料图片)

1276年(至元十三年)正月,元军兵进临安,南宋太皇太后谢道清与全太后携幼帝赵顯出降。南宋宣布灭亡。三月十二日,元行省郎中孟祺至临安宋帝宫廷中宣读诏书,敦促赵顯北上入觐忽必烈。当全太后听到"免系颈牵羊"时,感激涕零。投降者的一些基本颜面算是保住了。

当日,赵顯与全太后连夜出城乘船北上。随从的还有宫人数百,赵顯的亲爷福王赵与芮及其子侄、沂王赵乃猷及宫属数千人。此外,还有宋太学上舍、内舍、外舍学生数百人。

五月初一,逃到福州的赵昰被立为新帝的同一天,赵顯与一批北上的皇族,在灭宋大将伯颜带领下,于上都城郊祭祀太庙、向忽必烈的祖宗报告南宋被平定的消息。第二天,又带着一百余桌金银玉帛等礼物,身着宋朝的朝服冠冕,在上都大安阁觐见忽必烈与察必皇后,行朝拜大礼。

龙颜大悦的忽必烈,当即封授赵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瀛国公。福王赵与芮被封为平原郡公。赵顯等人自此被安置在大都。比起北宋时徽、钦及宗室三千多人被掳至上京,仅赐田十五顷自耕自食,已经算是好多了。

1282年(至元十九年),中山府有部分汉人准备发动劫持赵顯及文天祥的暴乱。事情败露后,赵顯被迁至上都,命运自此出现转折,生活开始陷入苦困。为了平息忽必烈的猜忌,赵顯开始学佛修行,削发为僧。1288年十月,赵顯被忽必烈赶至吐蕃萨斯迦寺,直到1323年,被以卷入吐蕃反叛为由处死,年52岁。

太皇太后谢道清北上大都后,被忽必烈封为寿春夫人,四年后病逝。在赵顯出家为僧时,全太后也出家为尼,后死于大都正智寺。福王赵与芮将自己一辈子积蓄的巨额家产全部献与忽必烈,在1287年死后,其子赵孟桂承袭平原郡公的爵位。

为了收纳南宋士子的异心,忽必烈起码在表面上,一直在极力招揽赵宋宗室,他要让南方人知道,虽然灭了宋国,但他还是有帝王胸怀,愿纳天下英才。

最有代表性的是赵与票,早年以进士身份在鄂州任教授,1274年元军渡江时,率鄂州的赵宋宗室投降伯颜军。后被忽必烈授官翰林待制,留于大都。据说深得忽必烈赏识。

另一个是元代新画风的引领者,楷书四大家之一,大名鼎鼎的赵孟。赵孟是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宋灭后,赵孟一度赋闲在家。他的母亲丘夫人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汝非多读书,何以异于常人。"这段话如果真的是丘夫人的原话,那么南宋的灭亡就可以让人很理解了。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十一月,行御史台侍御史程钜夫奉忽必烈旨意,在江南搜访名士二十余人,赵孟为其首选。得授从五品奉训大夫、兵部郎中,掌管驿站。虽然表面上赵孟很受忽必烈重视,还经常让他拟写诏书。但在朝中因为得罪权臣桑臣,赵孟曾受其笞责之辱。后被外放至济南路总管府事。1316年,赵孟官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69岁时因病去世,算是得以善终。

宋室南渡时,原设在开封的大宗正司迁往广州,后移至临安。在临安的宗室,基本都被被赶去大都了。原设在洛阳的西外宗正司,移至扬州,再到泰州,建炎三年(1129年)移至福州。宋亡后,生活在这里的宗室散落于民间,很多隐姓埋名,直到明朝时才恢复"赵"姓。

比较悲惨的是从南京(现商丘)移至泉州的南外宗正司。建炎三年,移迁至泉州的宗室有339人,其中宗子122人、宗女126人、宗妇78人、所生母(妾)13人。到南宋末年时,这批人已经增加到了三千多人。泉州因此成为南宋最大的宗室聚居地,也成为事实上的宗室事务中心。

1276年(景炎元年)十一月,元军攻入福建,陈宜中、张世杰奉赵昰从福州入海南下,抵泉州南郊法石下辇村,希望移都泉州。但是被把守泉州的蒲寿庚拒于门外,缺少补给的宋军抢掠了蒲寿庚的二千艘货船后继续南撤。大怒的蒲寿庚在降元之后,于泉州城中发难,尽杀泉州的南外宗室三千多人。规模宏大的南外宗正司及睦宗院等建筑也被付之一炬。

这场屠杀之后,泉州的宗室后裔只余下八九支。幸存者逃至远郊邻县,四处避难。其中有一个宗室小官赵必晔,被泉州知州田真子派兵追捕,虽然杀了七个人,但还是被俘。抓回泉州正要被杀时,却被元军阻止,得以在泉州平安度过余生。

南宋灭亡之时,宗室成员显现出一边倒的懦弱降服姿态,似乎这个国家的灭亡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很偶尔的几个人会起来反抗。就如在1283年时,赵良駖率万人起兵,但很快失败丧命。

如绵羊般的赵宋宗室,似乎除了投降,就是排着队乖乖挨屠。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