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历代官署中这一机构最特殊,要么卑微到了极致,要么就是权倾朝野|当前速读

时间:2023-03-31 17:55:0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内侍省,是历代官署中最特殊的一个。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是专门服务于大内,为皇帝提供近侍的机构。皇宫里的杂务,均由内侍省负责。

内侍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隋朝。

隋朝废除了北齐的中侍中省和长秋寺,将二者的职能合并,于是,便有了内侍省。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内侍省亦被称作长秋监。唐代或称内侍省,或称司宫台。早期在内侍省任职的官员,未必是经过阉割的宦官,还有可能是知名文士。内侍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内侍监。


(资料图)

平日里该部门负责的事务,就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样,宫门的守备工作、宫内的巡逻工作、替皇帝传达旨意、内廷的清理、内库(皇帝的小金库)的管理,以及皇帝、后妃的饮食起居等等。当然,除了这些之外,内侍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过,由于比较庞杂,所以无法进行整理归类。

宋代沿用了内侍省的叫法,元代则以侍正府取而代之,到了明朝内侍制度已趋向完善,设立了12监4司8局共计24个内官衙门。之后,随着内侍势力的发展壮大,清朝以前的朝代均出现了宦官乱政的情况。宫内各官署的职务,皆由宦官担任。

由于,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接近皇帝,所以往往掌握"第一手信息",权力可与外廷各机构比肩,甚至,犹有过之。到了清朝时期,清代的统治者则从前朝宦官乱政的情况中汲取了前车之鉴,所以便将所有阉人通通划归内务府管理,禁止宦官担任官署的长官。

这样的安排,彻底掐死了宦官参政的可能。虽然晚清出现了李莲英等有一定参政权的太监,但他们对朝政的影响力根本无法与前代的权宦比肩。

"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侍四人,皆从四品上。监掌内侍奉,宣制令。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少监、内侍为之贰。皇后亲蚕,则升坛执仪;大驾出入,为夹引。武德四年,改长秋监曰内侍监,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直曰内给事。"

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内侍省官员的品阶相当高。

作为一种近乎奴隶的服务型人员,为何宦官能获得如此高的官职呢?

以禁止宦官等级超过三品的清朝为例,仅乾隆一朝,四宫监管的"月薪"就高达八十八两银子,还有八石米的补贴。他们虽然没有外廷官员的"灰色收入",但朝廷直接给予的福利待遇却比外廷大臣还要高。至于李莲英,慈禧为了将他破格提拔为二品总管,竟不惜违背祖制。究其原因,只能说:这些人与统治者时时相伴,与统治者之间感情匪浅罢了。

这种心理极易引发宦官之祸,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心知肚明。所以,每个王朝的皇帝都曾对限制宦权进行过尝试。宋朝禁止宦官参政,连议政都是不被许可的。为了将他们与外廷大臣区分开,避免他们获得特权,宋朝皇帝还专门设置了用于宦官的一套品阶。平时皇帝交待给宦官做的最要紧之事,也不过是"供洒扫",扫扫地收拾收拾房间,安安心心地做个奴隶,不要有非分之想。

然而,宦官毕竟与皇帝朝夕相伴,有些宦官甚至陪伴了皇帝的一生。宋神宗与身边的几位贴身内侍关系不错,所以宋代宦官不得参政的祖制就是他打破的。继宋神宗以后,宦官便有了参政的权力。到了宋徽宗执政时期,甚至,出现了手握兵权的宦官将军。到南宋建国后,朝廷再次重申祖制,禁止宦官参与到政治中来,尤其禁止宦官获得兵权。

以至于,南宋时期有了"不得使宦官参政,违者流放两千里"的奇葩禁令,只是,能让宦官参与到朝政中的唯有皇帝,不知这"流放两千里"是在吓唬谁。南宋时期的宦官,可谓史上最惨。他们非但不得参与朝政,连"坐享富贵"都不行,不得参与军务,不得僭越宫禁、不得接待宾客。算来算去,南宋的宦官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大内服务皇帝,连走出皇宫的资格都没有,平时连交个朋友都得挨罚。

除了宦官之外,南宋皇帝还觉得女眷参政同样是隐患,倘若后妃联合外戚,后果便不堪设想。于是,南宋时期出现了"女后不可使预事"的禁令,禁止后宫的女眷问政。然而,南宋的危机与内廷无关,关键在于外患,所以南宋皇帝对内宫的严防死守,实属徒劳罢了。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