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聚焦: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为何刘备二者兼得没挽回败局

时间:2023-02-16 14:03:2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刘备说的。后来刘备遇到徐庶,徐庶告诉他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这才有了后续的三顾茅庐等一系列故事。但是要搞清楚这事情在正史里面可都没发生过,是罗贯中为了刻画艺术形象而设定的虚拟情节。

那我们现在就从《三国演义》的故事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刘备兼得卧龙凤雏二人却仍旧没有一统天下呢?原因无非三点:第一,凤雏刚到刘备手里,还没捂热乎,就死在了落凤坡。第二,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执意发动夷陵之战,死伤惨重。第三,曹魏势力兵强马壮,蜀汉实力微弱,诸葛亮穷兵黩武,六出祁山。


(资料图片)

首先我们来看这第一条,凤雏惨死落凤坡。

据《三国演义》六十三回描述:

(庞统)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

当时刘备正在准备征讨刘璋,与庞统一起率军出征。半路收到诸葛亮来信,言称夜观星象,主将有难。庞统不屑一顾,仍劝服刘备执意进军,最后庞统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杀,让人唏嘘不已。

水镜先生言称:“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这凤雏尚未一展宏图,就死在了落凤坡。这也就成为了水镜先生之言未能成真的一个原因了。

其次,就是刘备不听诸葛亮劝阻,强行发动夷陵之战为关羽报仇。最后大败而回,蜀国将领死伤惨重。

据《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记载,刘备执意对东吴发动战争,兵马未动。张飞就因为鞭挞士卒而惨遭部将范疆等人杀害,而后首级被送往东吴。战争伊始,蜀军势不可挡。吴国将领孙桓节节败退,情况危急。蜀军即将长驱直入进入了吴国腹地。

孙权启用小将陆逊,定下了火烧连营之计。刘备果然中计,火烧连营七百里。七十万蜀军死伤惨重,仅此一战,蜀国大将张飞,黄忠两位文武双全的老将被杀害,张南、冯习、胡王沙摩柯、傅肜等蜀国新兴将领也死于此战。

就连刘备自己,也最后托孤白帝城,撒手人寰。偌大的蜀汉基业也落到了无能的后主刘禅手中。可以说夷陵之战就是蜀国国运的拐点,自那以后,蜀国不再强势,只能苟延残喘。而这悲哀的结果正是由于刘备未能听从诸葛亮的建议所造成的。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不假。可刘备就算得到了二人,在关键时刻却仍旧被私人感情左右,无法做出最有利的决断。也是其最终没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毕竟在当时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已经做出了最好的建议。可刘备不听,也只能无能为力。

最后,就是蜀国本身和曹魏实力的差距,以及诸葛亮穷兵黩武六出祁山。

蜀国立国于西南诸地,坐拥荆州和益州,看似强大,实际上和坐拥北地的曹魏势力相比较却是天生不足。要知道当时的西汉政治中心是司隶关中地区,再加上曹魏势力重视民生,大力推广屯田制度。可以说百姓安居乐业,政治基础牢靠。与此同时,曹丕为明主,重用司马懿等人,从而在军事上达到了对蜀国的制衡作用。

那么留给诸葛亮的蜀国又怎么样呢?夷陵之战蜀军打败而回,折了好几员大将,兵马也死伤惨遭。可是诸葛亮却仍旧决心北伐。而在其上奏的表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此次战争并无信心:“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

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就句话大概意思就是,我必定尽力征讨,但是最后的结果并无法预料到。由此可见此时诸葛亮心里面也是没底的。但是诸葛亮还是不顾民生,选择出兵,可见其穷兵黩武。

而且此时蜀汉皇帝并非先主刘备,而是昏庸的后主刘禅。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却在后方不思政务,整日沉湎酒色。很大程度上拖了诸葛亮的后腿。可以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本身就是错误的,也就难怪蜀汉集团,卧龙,凤雏兼得,也没能平定天下了。

其实水镜先生除了对刘备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外。”也曾经说过“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由此来分析,最终蜀汉集团的结果,也就不难看出了。

你是如可看待卧龙凤雏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关键词: 夷陵之战 水镜先生 三国演义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