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关键时刻, 建文帝为什么手斩徐达的儿子徐增寿?

时间:2023-08-29 14:14:0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帮助太祖朱元璋夺得天下,功勋显著,被封为魏国公,岁禄五千石。

洪武十八年,徐达病死,时年五十四岁,死后追赠中山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可以说,徐达的功劳、爵位以及当时在文武大臣中的地位,都排在第一,无出其右。

徐达一共四个儿子,分别是徐辉祖、徐添福、徐膺绪、徐增寿四人,我们今天说说这位徐增寿。

徐达死后,由大儿子徐辉祖继承了魏国公的爵位,徐增寿为左都督,也有兵权。

燕王朱棣起兵之前,建文帝心怀疑惑,曾经询问徐增寿对此事的看法。徐增寿认为燕王朱棣绝不会反,叩头说:“燕王富贵至极,没有反叛的道理!”

徐增寿在情感上支持燕王朱棣,在建文帝面前保证朱棣不会反,说明他在感情上倾向于朱棣,这要冒很大的风险。但这还不是他后来被杀的原因。

朱棣起兵之后,徐增寿暗中向朱棣传递情报,报告南京方面的虚实,这是通敌的实锤,建文帝有所察觉。

到了建文四年的六月,朱棣的大军渡过长江,打到南京城外。关键时刻,徐增寿更不安分,准备里应外合。《明史·恭闵帝本纪》中说:“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

《明史》的另一处写得更详细,形势危急时,徐增寿在皇宫附近徘徊,明显心怀异志。御史魏冕等人围住他,一起群殴,大声请求建文帝处死徐增寿。

到此时,建文帝的心肠终于硬了起来,老账新账一起清算,《明史》中说:“(建文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

《野记》中说,建文帝痛斥徐增寿,“腰斩之,横尸路旁。”

朱棣率军进入南京,看到徐增寿的尸体,问明白这是徐增寿,为之痛哭。随即追封他为武阳侯,再进封为定国公,岁禄二千五百石。

徐增寿的儿子这一年只有十五岁,朱棣召见,赐名为徐景昌,继承定国公的爵位。

朱棣的徐皇后坚决反对给徐增寿追封爵位,因为徐家已经有了一个魏国公的爵位,现在再封一个定国公,就是一门二公,太显过分。

现在朱棣不顾徐皇后的反对,坚持封爵,徐皇后没有致谢,只是无奈地说:“非妾志也。”

徐景昌做了定国公,倚仗着父亲的功劳,而且姑姑是当朝的皇后,他开始骄纵不法。大臣们揭举他,朱棣并不追究。

朱棣死后,明仁宗就不惯着徐景昌的毛病了,找了个过错,暂时夺去他的公爵,但很快又恢复了。

徐达的后代中就有了两位公爵,魏国公在南京,定国公在北京。魏国公的后代都比较贤明,但历代皇帝都更喜欢定国公,给定国公的恩赐要多得多。

显然,这和当年徐辉祖、徐增寿兄弟的不同立场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影响持续了二百多年。

最后一代定国公名叫徐允祯,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打到北京时,徐允祯负责守卫德胜门。关键时刻他献出德胜门投降农民军,四月中旬,被农民军处死。

于左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