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同是汉初三杰,韩信被杀,萧何被猜忌,为何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呢?-天天短讯

时间:2023-06-30 14:03:0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汉高祖刘邦建国时,文臣武将如云,而萧何、张良、韩信又居功至伟,史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的评价也精确而深刻,有次大宴群臣,高祖问:“项羽势力远胜玉朕,却失去天下,为何?”群臣议论纷纷。高祖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然而,尽管“人杰”均功劳盖世,但是最后刘邦对他们的处置方法却各不相同。

那么,同样都是汉初三杰之一,韩信被杀,萧何被猜忌,为何只有张良最终得以善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对这三位做一个简要介绍:


(资料图)

1.萧何

西汉初期政治家,汉朝第一位丞相,“汉初三杰”之一。

他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制定了《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萧何慧眼识才,力荐韩信,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

然而,萧何功高位显,必然引起了为人刻薄的刘邦的猜忌。刘邦曾经三次怀疑、试探萧何。刘邦三次对萧何的怀疑,使萧何不得不采取自黑的方式来求得自保。他故意贪污受贿,使自己丧失了在关中百姓心中的威望。最终,凭借这种可悲的方式,萧何最终化险为夷,幸免于难。

由此,萧何虽然保全性命,但其采取的方式及其可悲,也算是不得善终。

2.张良

字子房,西汉初年顶级的谋士,后世称其为“谋圣”。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他追随刘邦,是刘邦的主要“智囊”。

楚汉战争中,他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

张良是“汉初三杰”中结局最好的,原因就是张良精通黄老之学,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使得刘邦一直尊重张良。

3.韩信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吴起,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

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从军事统帅的角度来说,韩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难得的帅才和将才了。他能够把弱小的军事力量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最后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彻底击败,让项羽自刎乌江,一举奠定了建立汉王朝的基础,这是与他超人的军事指挥天赋分不开的。

但作为一位权力中枢的谋臣来讲,韩信显然是智不足,是不及格的。说句难听的话,韩信的权谋技巧只相当于小学生水平。他身处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极易招来杀身之祸的境地,却毫无自我保护意识,多次受到猜疑诬陷却从不在意、不思改进,最终在未央宫阴谋中死于吕后之手,真可谓“英雄一世真豪杰,辜负胸中百万兵”!他的死,他自己需付一半的责任。

从上可知,在三杰之中,刘邦对韩信从来就没怎么放心过,对萧何也是疑神疑鬼,反而对张良则似乎从来都没疑心过。基于此,韩信的结局最惨,其次是萧何,结局最好的是张良。汉初三杰不同的结局,是有具体的原因的。

在小编看来,原因如下:

第一:韩信手握兵权,而且攻齐之后又主动求封为齐王,犯了帝王家大忌,刘邦对他有疑心一点也不奇怪;

第二:萧何与刘邦同乡,在关中也是有着自己势力的,且深得民心,刘邦因此对他也一直放心不下;

第三:张良是一直跟在刘邦身边的,淡泊名利的为人使刘邦对他相对放心得多,而且张良是外来户,不像萧何的根深蒂固,这也是日后张良得以善终的原因。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