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精官简政、节衣缩食:唐朝救灾仅凭皇帝一个人能抗住多少难?

时间:2023-06-19 19:57:5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大国泱泱,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是百姓的太阳。灾难发生时,其个人救灾行为固然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但让一个国家强盛,从来都不是靠个人行为,只有积极整顿吏治,建立完善合理的政治经济体系,才能保证国运恒昌。

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都会通过大赦犯人、精官简政、甚至个人节衣缩食的方式来对抗灾难。那么,这些个人救灾措施成效如何呢?它们真的能起到作用吗?

一、赈济救灾,一国之主率先行动


(相关资料图)

1、节衣缩食,为灾区省下下钱粮

其实对皇帝来讲,节省吃穿用度本来就不算什么。因为即使在平时最平常的时候,皇帝及宫里贵族的吃喝本来就是特别浪费钱的事儿,唐朝时皇帝的标准御膳仅一餐就包括

"单笼金乳酥、曼陀様夹饼、巨胜奴、婆罗门轻高面、贵妃红、七返膏、金铃炙、御黄王母饭、盖饭、通花软牛肠、光明虾炙、生进二十四气馄饨、生进鸭花汤饼、同心生结脯、见风消、金银夹花、火焰盏口、冷蟾儿羹、唐安餤、水晶龙凤糕、双拌方破饼、玉露团、汉宫棋、长生粥、天花 、赐绯含香、甜雪……"

皇帝节衣缩食,不仅仅在他自身,而是在整个皇室,整个朝廷里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上行下效,按照这样每人都节省一点,就能省下一大笔钱用于赈灾。

《资治通鉴》

2、精简官员,提高行政效率

在灾难来临时,精官简政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做法。我们都知道唐朝的灭亡原因之一在于冗官冗政,官员太多是一个坏事,同样的一件事交给三四个官员负责,就会造成互相推卸责任,谁也不干实事的后果。

而且,官员也要钱养,除了平时的俸禄,朝廷还要给官员提供土地、住宅、奴婢、封赏等等,折换成白银,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所以唐朝皇帝从唐太宗开始,到武则天,都在精简官员。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第五编·隋唐五代部》中考据称: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七百三十员。也就是说,唐太宗将官员精简到了七百人,虽然在后期增添到了一千多人,但在总体上相比之前还是有所减少。

唐一朝"隐户"现象严重,唐《通典》作者估计唐朝各期至少有1/3隐户没被统计,这样唐初民间整体赋税不高。整个贞观时期,没上任何大工程,相比隋朝建立大兴城(长安)、新都洛阳,开大运河来说,对民生的损耗算是比较小的,不会给百姓带来多余的负担。

3、大赦天下,凝聚民心

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发生了自然灾难,皇帝本人肯定要率先做出行为,比如旱灾发生时皇帝会到泰山祈雨;瘟疫发生时要大赦天下,表现皇帝仁政爱民;发生地震时则要设坛祭祀,祈求上天不要发怒。唐朝皇帝也是这样,希望通过个人的行为来拯救整个国家。

此外,皇帝为了安慰民心,吓退灾难,也会做出令今人乍舌的行为。比如唐太宗时期,发生了一次特大蝗灾,蝗虫飞过的地方,颗粒不留,那场面甚是吓人。许多老百姓都被活活饿死,人们生活的十分艰难。因为蝗虫怎么都灭不尽,许多人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

唐太宗贵为九五之尊,不惜以千金之躯来试炼蝗虫,虽然这个举动没有实际效果,但足以凝聚民心,让人们团结起来,合力赈灾,可谓是利国利民之举。

二、皇帝带头救灾,能凝聚民心

唐太宗时期发生蝗灾,太宗从自己开始缩减用度,长孙皇后首先响应,捐出了很多平时的私藏珠宝,其他妃嫔为得皇上宠爱,纷纷效尤。所以说,皇帝这种个人的节衣缩食对整个国家都是由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再说到裁员,其实贪官在中国一直都是统治者的心腹大患,即使在今天,政治制度逐渐完善稳固了,还是有大批的贪官污吏。

四、总结

参考文献: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旧唐书》

这些名臣,都是当时较为完善的官员制度培养出来的,所以说唐朝的裁员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三、个人救灾虽好,却不能从根本处解决问题

至于裁员,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要想改善民生,提高抗灾效率,挽救唐朝统治,最根本是要变革官员体制,而不仅仅是削减人数。唐代后期的宦官专权,正是唐朝官员体系的巨大漏洞。

唐朝后期经济衰退,又接连有旱灾、水患、虫灾,大唐的丧钟已经隐隐敲响,这时皇帝的裁员措施显得那么单薄,不能从根本上反转唐朝的局面。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