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做到功成身退呢?因贪恋权位 全球观焦点

时间:2023-06-19 18:54:2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十功民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资料图)

民族英雄的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写怀》,道出好男儿应沙场建功,才不枉此生。然而战场所向披靡的岳飞,最后却落得出身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功名,驱使着多少英雄好汉驰骋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战国时期有为了成就功名而"杀妻求将"的吴起。由此可见功名对人类的诱惑有多大!

当功成名就后,又有多少能急流勇退,多数人因贪恋权位被君王忌惮而不得善终。这里就来探讨一下商圣范蠡和良相文种这对绝世拍档,两人相生相惜,同朝为官,功成后不同的选择,最后也有不同的结局!

范蠡:先秦时期著名谋略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司马迁:"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小时候父母早亡,和兄嫂一起生活,虽出身贫贱,却博学多才。当时的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因此年轻时的范蠡放荡不羁,愤世嫉俗,成天装疯卖傻。

文种当时是楚国宛陵的地方官,因范蠡的怪诞行为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派部下前去见范蠡。部下回报,说范蠡患有疯癫病,是一个狂人。

文种不以为然地一笑,说:"吾闻士有贤俊之姿,必有佯狂之讥;内怀独见之明,外有不智之毁。此因非二三子所知也。"

于是决定亲自前去拜访,不料范蠡避而不见,文种不因碰壁而气馁,多次拜访后打动范蠡。二人一见如故,此后交往日益加深。当时已出逃吴国的伍子胥派人请文种去吴国。文种与范蠡商量何去何从,范蠡建议去越国,并表示愿意和文种一起去。于是,二人先后离楚入越,受到越王允常重用,被任命为大夫。

公元前494年,王允病逝后两年,勾践得知吴国加紧练兵,准备伐越,打算先发制人,出兵攻吴。范蠡认为越国实力不足,时机不成熟,劝勾践暂缓攻吴。然而勾践执意出兵,两军于夫椒大战。

结果越军大败,勾践率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被吴军重重包围。这时,勾践方才悔悟,对范蠡说:"当初不听你的话,致遭如此失败。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认为,为了避免亡军亡国的悲惨结局,唯一的办法是求和图存,等待时机,另图兴复。勾践采纳了范蠡的策略,派文种到吴国求和。文种通过贿赂伯嚭,吴王夫差答应放过勾践,但勾践必须到吴国当人质。

范蠡随勾践来到了吴国,忍辱负重给夫差做三年的奴仆生活。从吴国回到越国以后,与文种制定"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灭吴战略:献西施于吴王,夫差沉溺酒色;献熟种于吴,吴国收成锐减,国力衰退;唆吴出兵齐国,削弱其兵力。

公元前482年开始,范蠡担任上将军之职,辅佐勾践开始组织和指挥灭吴之战。经过六年奋战,最后终于攻陷姑苏,逼得夫差自杀,吴国灭亡。此时勾践乘胜北进,与中原诸侯会盟,越国取代吴国的霸主地位。

当越军凯旋到达五湖(今太湖)时,范蠡就向勾践婉言提出辞退的请求,说:"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导干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指灭吴称霸)也。今事已济矣,由请从会稽之罚。"于是携带财宝和从人"乘舟跨海以行"。

范蠡走后写信给文种,劝他尽快离开越国。信中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马晓,可与其共患难,不可与其共安乐。于何不去?"文种见信后,不以为然,没有离开越国,只是称病不上朝。

此时有人诬告文种将要"作乱",勾践趁机发难,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赐文种一把剑,令其自裁。

文种仰天长叹:"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其谓斯乎?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一代贤臣,引剑自刎而死。

文种的死,和很多功臣一样,看不清时势,以为自己为君王立下不世功勋,君王会善待自己。再加上迷恋权位,舍不得就此离去,最后因功高震主,被君王所忌惮!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