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观速讯丨项羽死前高喊一句话, 道出了失败的原因, 而他自己分析错了

时间:2023-06-11 19:05: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这位被人称为霸王的英雄,在垓下不敌刘邦的军队,突围之后又重新陷入包围圈。尽管他英雄盖世,最终也不过是一颗闪亮而短暂的流星,在空中划过长长的痕迹,便永远消失在天际。在他临死前,他曾经鼓励将士放手一搏,却说了一句话,将失败的责任推脱得干干净净: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资料图)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事到如今,实在是因为老天不保佑他,而并非是打仗打不过刘邦。短短的一句话,就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其实这句话才是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而他并没有自知之明。

世人说起项羽,要么崇拜他的武力,要么怜悯他的遭遇。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竞相歌颂项羽,仿佛他就是历史之中的白莲花。其实,在我看来,项羽这个人哪有半点值得同情之处。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这还只是害了他自己,然而他残暴不仁却是坑苦了天下百姓。

在《史记.项羽本纪》短短一文中,项羽就有六次大屠杀的举动。第一次是襄城大屠杀,项梁派项羽攻打襄城,只因为"坚守不下",破城后,"皆阬之"。第二次是在城阳,情形类似,攻城之后"屠之"。第三次是在新安,这一次可谓是天下共知,项羽一口气将章邯投降的部众二十万尽皆坑杀。

第四次就更出名了,项羽因为力战秦军,让刘邦先入关。按当年的约定,刘邦应该称王。但项羽仗着实力强大,硬是逼刘邦让出了咸阳。本来这也没有问题,拳头大就是道理,可项羽入关后做了什么?《史记》中明确写着: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做了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有人嘲讽他是"沐猴而冠",项羽立即将此人烹杀。天下起兵,是反对暴秦,可秦始皇再残暴,也不过是发动民夫大修土木工程,而项羽倒好,一路都是烧杀抢掠,是草菅人命。

这还没有完,在齐国不听号令后,项羽击破齐国后,又开始了一轮屠杀。他"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彻底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直到攻打外黄时,就因为该城坚持了几天没有攻破,有辱霸王的威名,即使投降,项羽也准备坑杀外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就在百姓被迫押往诣城东时,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说服了他,这才减少了一次伤天害理的恶行。

纷争之世,杀人是难免的,甚至连杀了无辜之人也是难免的。所以,宋义被杀,株连两个儿子;楚怀王被杀,子婴被杀,这都还可以理解。但是,项羽如同永不停歇的恶魔,凡事有罪的无辜的,都一概诛杀,平民百姓也不能放过,这就有点不可理喻了。

他在兵败时,反复夸耀自己的武功,说自己七十多战未尝败绩,又反复说非战之罪。这难道不是上天对他的厚爱吗?上天赋予了他一个强壮的身体,给予了他贵族的出身,让他降临在足以建功立业的秦末乱世,更让他拥有范增等人的辅佐。

应该说,不是上天薄待他,相反,命运女神实在过于垂青于他了。他小小年纪勇冠三军,成为天下的共主,而刘邦一直蹉跎岁月,在乡间还被人认为是泼皮无赖。只不过,项羽的彪悍,不仅用在对敌人,更用在百姓身上。他太过迷信武力,至死不移,他不知道,武力只是暂时的,只是民心所趋向。如果武力有用,那么他推翻的暴秦,岂不更应该传二世、三世以至于百世万世?

从后来看,项羽败得合情合理,但他却并不明白。刘邦赢取了天下,尽管他的缺点很多,但并不如项羽那么致命。也幸亏刘邦赢得了胜利,否则真让项羽得天下,还不知道建立的国家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的怪物。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