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如果诸葛亮放弃北伐,选择修养生息,最后能不能成功打败曹魏-焦点快播

时间:2023-06-04 19:02:3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如果诸葛亮放弃北伐,又会怎么样?

答案很明显,蜀汉存在的时间,会更加短暂。或许等不到诸葛亮去世,就会在曹魏的进攻下亡国。

在正史当中,诸葛亮曾经组织了五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间先后兵出汉中。这五次北伐当中,以第一次和第五次规模最大,所取得的战果,也或大或小。


【资料图】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如果能够休养生息,采取后世所谓的"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先治理好蜀汉的内政,将国力提升起来。等到国力足够之后,再和曹魏进行决战,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策略,完全是在忽略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建立的。诸葛亮之所以不断北伐,明知常年打仗会严重伤及蜀国的国力,却还是要坚持北伐,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因为三国当中,蜀国的综合国力,是最弱的一个。

在领土方面,诸葛亮五次北伐期间,三国大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势力格局。

魏国的领土包括幽、冀、青、并、徐、兖、豫、司、雍、凉等十个州。基本相当于今天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宁夏、甘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内蒙古的一部分。总之长江以北,尽归魏国所有。

吴国的领土包括扬州、荆州、交州这三个州,其中扬州、荆州与魏国共有,大体而言,吴国的势力范围就是现在的江南和华南,包括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的一部分。

蜀国只有一个州,益州,包括现在的陕西南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的一部分,统称西南。

从地图上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蜀国和吴国两家,地盘加在一起,大致和魏国相当。

当然,在单纯比较领土大小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时代背景问题。中国古代的历史,大致可以看做是从黄河流域发源,逐渐向南发展的一个过程。在三国时期,不管是蜀国所在的西南,还是吴国所在的江南,繁华程度其实都远远比不上魏国。

这一点,在人口数量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按照《三国志·晋书》记载,公元263年魏国人口443万,蜀汉94万,东吴约200多万。

三国时期的人口问题,向来都是史学家们一个争论的焦点。具体到底有多少人,还不好说。但三个国家人口之间的比例,大致是没有问题的。蜀汉的人口总数,只相当于魏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相当于东吴的一半。

整个西南,偌大的地盘,只有百万人左右。可想而知,当时的蜀汉,是多么的荒凉。

魏国占据最多的人口,占据当时最繁华的大部分中原。综合国力,绝对比东吴和蜀汉加起来,还要更胜一筹。这时我们便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诸葛亮选择先休养生息,积攒国力。那么接下来,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不难想象,占据了大部分繁华地区,和大部分人口的魏国,一旦同时进入修养生息的阶段,魏国国力增长的速度,只会比蜀汉更快!三国时期还处于较为原始的农耕社会,诸葛亮就算再有才能,再擅长内政,也不可能在蜀地直接进行一次工业革命,或者把人口数量后面加一个零。

总而言之,只要诸葛亮选择休养生息,蜀汉和魏国乃至东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当差距达到一定水平后,就算诸葛亮再想打仗,也完全没有必要了。

夷陵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三国历史中"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这场战争,发生于蜀汉和东吴之间。对三国演义稍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夷陵之战发生的原因,就是因为东吴谋取荆州,杀害了关羽。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倾尽蜀汉国力,和东吴开战。但是这次战役的结果,却是以蜀汉失败,元气大伤而告终。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以外界的战争,来转移政权内部的矛盾。

总之,正史上诸葛亮真正开始主管蜀国,就是在刘备去世之后。但是,在诸葛亮接手蜀汉的同时,就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的烂摊子了。诸葛亮几次北伐,或许也只是期望着,曹魏在战略上能够犯一些大的错误,能给蜀国一些机会,让局面柳暗花明。

但历史证明,后来诸葛亮做的种种努力,归根到底,也只是延缓了蜀国的灭亡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夷陵之战,打掉了蜀国最后的希望。自夷陵之战后,一直到蜀国灭亡,蜀汉其实都不曾真正恢复过来元气。

因为夷陵之战,蜀汉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尽起蜀地七十万大军。但是结果,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自己侥幸逃出后,也是在白帝城病死。

而在正史上,真正的夷陵之战,和三国演义当中肯定是有差别的。比如在兵力方面,蜀国总共才不足百万人口,怎么可能凑足七十万大军?有专家经过考证后得出结论,夷陵之战当中,蜀汉的总兵力,大约在十万人左右。

相对于蜀汉的总人口而言,就相当于是每十个人,便有一人参加了夷陵之战。

而这场大战的结果,蜀汉精兵近乎丧尽,国力大损。刘备的死,更是让这个刚刚建立起没多久的国家,变得摇摇欲坠。同时,在夷陵之战中,蜀汉更是损失了一大批的精锐将领。人才的断层,更是致命的打击。

这也是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根本原因。

在夷陵之战后,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虽然三国之间互相的疆域相对变化较小。但总的来说,蜀汉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综合国力上,和曹魏乃至东吴的差距,也变得更加的大了。

诸葛亮不断进行北伐,以攻代守,恐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蜀地的地理因素。

在中国古代,蜀地多安乐,一向只能诞生偏安一隅的政权。历史上除了汉高祖刘邦以外,再没有任何蜀地政权,最后成功夺取天下。

蜀地的偏安一隅,注定了诸葛亮一旦开始休养生息,再想起兵大规模和曹魏作战,恐怕就非常难了。

而且,三国时期蜀汉面对的局面,和秦末刘邦集团面对的局面还不一样。刘邦当时面对的,是天下大乱,局势比较混乱。项羽需要对付的,也不止刘邦集团这一家,所以还有浑水摸鱼的机会。

但是诸葛亮面对的局面,则大大不同。当时三国对峙的局面,大致已经成型。总体上蜀汉和东吴联手对付曹魏的局面,不会改变。这就注定了,在大的环境上,蜀汉根本没有任何浑水摸鱼的可能,只能正面硬扛。

魏蜀吴这三个政权,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曹魏的政权结构,大致可以理解成,是建立在那些世家大族支持,以及曹氏宗亲的基础上。东吴的政权特点,是以江东士族为主体。蜀汉政权,则更像是一个雇佣军政权。

在刘备真正拿下益州之前,刘备集团的高层,基本上全都是和刘备一起打仗过来的将领。在蜀汉拿下益州之后,则可分为益州本地豪强,和原本的高级将领这两派。

蜀汉这个政权,总建立开始,就注定了内部的矛盾重重。益州本地豪强,和刘备集团的外来高层将领,一直存在着矛盾。后继人才的培养,更是完全不成体系,远不如魏国和吴国。这种矛盾,在刘备去世之后,更是有了越演越烈之势。

如果诸葛亮放弃北伐,选择偏安蜀地,修养生息的话。就算没有曹魏和东吴的外界压迫。蜀汉内部,也会渐渐分裂。就算诸葛亮在治理内政上,手腕高超,最后能够解决这些分裂的倾向。但在此期间,蜀国国力的恢复,仍是会极为缓慢。相比之下,东吴和魏国的国力,恢复的速度则要远超过蜀国。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