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新要闻】明朝末年如何丢掉缅甸北部的?

时间:2023-04-23 20:56:2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文/王凯迪

在中国历代边疆图的变迁中,大部分人对于开拓边疆的认识集中于西域与北方草原。对于中南半岛上的热带国家,则常因气候因素,被视作中央王朝扩张无法逾越的自然鸿沟。


(相关资料图)

我们普遍认为,大明王朝时期的北境是全面收缩状态。然而事实是,明政府通过在西南边境设置的"三宣六慰",对中南半岛的大片地区施加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甚至曾有效控制了今天缅甸中北部的大片土地。可惜的是,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几十年间,大明王朝却迅速丢掉了自己在中南半岛上的全部领土,将控制范围彻底收缩到了云南境内,剧变之速令人咋舌。

洪武年间,明政府在平定云南全境之后,在云南极边之地设有六宣慰使司,其中包括缅甸"三慰":

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曾臣属于明王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

缅甸之外,另有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

这些边隅之地的机构具有较大的自主独立性,是与云南境内土司类似的羁縻管辖体系。

不过,这些地方的蛮族首领统一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管辖。当地部族之间出现土地、人口纠纷之时,云南三司则负责进行调解、裁判,是具有实际管辖权力的上层政治力量无疑。

变数出现在16世纪中期,大明塑造的大缅甸羁縻体系内部存在着极为薄弱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维系单纯依靠大明朝的威望与册封体系,而缺乏常态化的官员管理体系与武装力量,一旦出现一支具有强大内生扩张动力的地方性政权崛起,那么明朝的统治体系便会危如累卵。

公元1531年,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的莽瑞体建立东吁王朝(其人原为缅甸宣尉司土官之子,因为孟养的入侵而逃入缅甸南部的洞吾),开始从滨海之地向北方扩张。在北上之前,莽氏首先攻略伊洛瓦底江下游三角洲地区,数年内将这一区域平定,占领主要港口勃生,从而获得了东南亚的海上贸易资源支持,快速壮大了自身实力。

公元1551(嘉靖年间)年莽瑞体死时,东吁王朝已经统一了缅甸中南部的广大地区。其子莽应龙继位东吁国王,1553年起进兵上缅甸(北方缅甸三宣尉司直辖区域)。两年之后(明嘉靖三十四年),莽应龙的军队首先攻占了阿瓦王朝所在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正式发起了向明王朝西南宣尉体系的挑战。

嘉靖年间,明朝在西南地区所设立的金字红牌和信符制度逐渐崩溃,曾经被缅甸各邦作为最终裁决者的大明王朝不仅长期无法公正裁决土邦的纠纷,甚至连例行的册封仪式与信物都逐渐荒废。万历四年(1576),缅甸莽氏在征服木邦之后,又大举进攻孟养,而孟养所处的缅之地正是历史上与云南关系最为密切之地。

面对缅军的入侵,孟养土司思个一面积极准备抵抗,一面向明王朝的地方政权告急。而当时的云南巡抚王凝"防边将喜事,遂一切以镇静待之",将本来已经在腾冲一带蓄势待发的云南地方军撤回,不准边将救援孟养。尽管孟养土司随后利用地势大败敌军,但是对明朝政府已经大失所望。

三年之后,缅军再次进攻孟养,"思个以无援败,将走腾越(腾冲),中途为其下断执,送瑞体","不屈遇害"。于是,缅甸 "尽并孟养地"。至此,孟密、木邦、孟养等大片土地都沦于东吁王朝统治之下,明朝缅甸之地丧失殆尽。在随后的三十年时间中,尽管明朝相继派出刘綎与邓子龙等大将轮番出击反击,但是缅甸方面却始终保持着对孟养、木邦等地的绝对控制,并逐渐对其内部进行了清洗与殖民,最终将之占领实际化。

经过这场战争,明王朝丧失了对孟养和木邦两宣慰司的统治,其范围相当于今缅甸八莫、 开泰以北,那伽山脉以东直到掸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这些主要是由掸族、佤族、克钦族 (景颇族)居住的地区,最终沦为了缅甸异族的领土,只留下今天果敢、佤邦等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参考文献: 1.明史

2.明神宗实录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