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清浑河大战,明朝戚家军最后的精锐,为何会全军覆没! 天天讯息

时间:2023-04-23 20:56:4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我是前沿涨姿势,坚持原创。为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讲述成体系的文化。欢迎关注。

在明朝历史上,戚家军是明朝中后期历史上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队。对于戚家军,很多人都停留在抗击日本倭寇的层面,其实在倭寇被基本肃清以后,戚家军还曾经和参加了明朝后期的一系列战争,例如与后金政权的大战。在公元1621年的浑河大战中,明朝戚家军最后的精锐力量几乎全军覆没。当然,戚家军战斗力强悍,这是清朝军队也承认的。

首先,我们聊一下戚家军崛起的过程。在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期,倭寇的问题逐步加剧,大量的倭寇不断侵扰我国东南地区。当时,明朝原有的卫所军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依靠当地的军队根本指望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将领戚继光开始在浙江义乌地区招募官兵,经过不断的严格训练以后,组建成了战斗力强悍的戚家军。


(资料图)

在平定东南倭寇的问题上,戚家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倭寇问题基本肃清以后,明朝先后进入了隆庆时代和万历时代。戚家军的部分力量被调往北方边陲,防御北方游牧骑兵南下,拱卫京城的安全。在万历皇帝在位的后期,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逐步崛起,并且建立了后金政权。

明朝曾经与后金政权爆发了萨尔浒大战,结果,4路明朝军队中,有3路大军全军覆没。由于损失惨重,在辽东地区的力量对比中,明朝开始转守为攻。由于辽东地区的军队损失惨重,后金政权即将进攻沈阳城,为了保障沈阳的安全,明朝开始从全国各地调兵,其中包括了四川秦良玉手下的川兵和浙江戚家军的剩余力量。

浙兵和川兵万里迢迢的增援辽东,但是两支部队的关系很差,甚至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这为此后的见死不救,埋下了伏笔。其实明朝在沈阳城的防御并不算太薄弱,但后金军队利用反间计,致使城内的蒙古雇佣军反水。结果,后金军队轻而易举的攻入了沈阳城。事已至此,川兵和浙兵只能选择分散突围。

无论是川兵还是浙兵,都是步兵部队,撤退速度并不快。在沈阳城外的浑河附近,川兵被后金骑兵追上,双方展开了大战。此时,浙兵没有主动靠拢,增援川兵。不得不说,川兵战斗力确实强悍,连清朝史料中都直接说:"川兵营甚坚,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

但是川兵的武器装备不行,后金军队利用缴获了明朝火炮轰击川兵的阵型,川兵阵型溃散以后,后金骑兵才开始全面突击。不过即使这样,川兵仍让后金军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史料记载后金军队"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剩余的部分川兵突围,投靠了只有3000多人的浙兵。

与川兵不同,浙兵是当年戚家军的老底子,装备了各种火器。后金骑兵曾经进行试探性进攻,结果被浙兵的火器"教做人。"但后金军队人数众多,而且采用了非常狡猾的战术,后金军队派遣少量的骑兵,引诱浙兵不断的开枪开炮。结果一段时间之后,浙兵的弹药耗尽。在近距离作战中,浙兵的战斗力明显不如浙兵。双方开战了激烈的肉搏战,由于兵力相差悬殊,最终3000多浙兵和剩余的川兵,基本全军覆没。

当然,后金军队的损失也不小。清朝文人魏源纪录:"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就连属于中立国的朝鲜王国也有相关纪录,《李朝实录》中记载:"虏之死伤亦相当,虏至今胆寒。"由此可见,此战确实打得气壮山河。

但是在这次战役中,由于各路明军相互不配合,甚至见死不救。以至于精锐的川兵和浙兵全军覆没,后金军队占领了辽东重镇沈阳,在东北地区彻底站稳脚跟。作为戚家军的后代,3000多浙兵非常英勇。但由于之前的嫌隙,川兵被包围以后,浙兵没有主动增援。

当然,明朝军队中屡屡出现类似的情况,尤其是进入末期以后,甚至牺牲兄弟部队来掩护自己撤退。由于在浑河大战中,明朝损失惨重,后金政权继续进攻辽东、辽西的其他地区。截止崇祯皇帝上台的时候,后金政权已经崛起成为庞然大物,根本不是普通的游牧部落。其实明朝仍有机会对后金政权进行战略反包围,不过最终都成为了泡影。

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在文章下留言,作者会挑选相关内容,与大家慢慢聊。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