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曾国荃攻打天京时李鸿章抗旨不去增援,事后曾国藩对此十分感激

时间:2023-04-14 10:47:0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曾国荃是湘军统帅曾国藩的胞弟,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九,绰号“曾老九”。可他还有一个绰号“曾铁桶”更加广为人知,是指他打仗时善于挖濠围城,把敌人围得犹如铁桶一般严实。

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曾国荃攻克长江重镇安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失去所有屏障,彻底暴露在湘军面前。曾国荃率部沿长江向天京发起进攻,很快扫清天京外围据点,屯兵天京南门外的雨花台。


【资料图】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弟子,其父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科进士。曾国藩扶植李鸿章创建淮军。淮军以上海为大本营,向天京方向靠拢,攻占常熟、苏州,与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形成两路夹击之势。

当时太平天国赖以生存的粮饷基地是忠王李秀成开辟的苏福省,它以苏州为中心,下辖常熟、江阴、无锡、太仓、松江等地,是整个江南地区最富庶的区域。李鸿章攻占苏州、常熟,也就意味着掐住了太平天国的命门。

曾国荃打起仗来是把好手,但这个人跟他的哥哥曾国藩的性格有着天壤之别。曾国荃好大喜功,自称平生“杀人如麻,挥金如土”,在他麾下的吉字营是湘军中军纪最差的队伍之一。吉字营每占领一座城池,曾国荃默许官兵在城内劫掠三日,行径如同土匪流寇,令城中百姓叫苦连天。

同治元年(1862年)3月,曾国荃率部抵达雨花台,开始修筑营垒,揭开了天京保卫战的序幕。这场战役是太平天国覆灭前的最后一战,也是曾国荃一生经历的最为艰苦的战役之一。

曾国荃在太平天国数十万大军的重兵压境下,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再加上当时瘟疫盛行,湘军将士非战斗减员的情况非常严重。雨花台大战中,湘军险些被太平军攻破营垒,战况险象环生。

这里不得不佩服曾国荃的过人之处,凭借着超人的忍耐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加上湘军水师源源不断的接济,湘军度过了最危难的时刻,击败了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天国援军。

此后,太平军再也无力对湘军发动反攻,凭借明太祖朱元璋修建的城防工程,据城死守。曾国荃趁机将天京几乎合围,拿出他的看家本领——挖濠围城。

这一围就是两年,清廷见曾国荃久攻不克,下旨给坐镇苏州的李鸿章,令其率精锐之师会攻天京。李鸿章师从曾国藩多年,非常清楚自己的恩师想让自己的九弟独得攻克天京的首功。于是李鸿章借故推脱,一会儿说淮军连番恶战,急需休整;一会儿又说隐匿在苏常地区的贼寇有反扑的迹象,无法抽调兵力会攻天京。

当时咸丰帝已经驾崩,实际执掌朝政的是慈禧太后,她指示军机大臣连番下旨,严责李鸿章迅速出兵,被催得实在没有办法的李鸿章竟然派兵南下,进入浙江追剿残寇,把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气得七窍生烟,奏报朝廷,斥责他“越境掠功。”

朝廷意图调派援军会攻天京的消息传到曾国荃耳中,急得他暴跳如雷。他召集诸将,将朝廷的邸报拿在手中,大声问道:“他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耶?”诸将齐声答道:“愿尽死力!”

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手下大将李臣典在城外挖掘地道三十余处,轰塌城墙二十余丈,湘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墙缺口,一举攻占天京,曾国荃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独得首功。

李鸿章宁肯抗旨也不愿派兵会攻天京,主要原因是不愿得罪老师曾国藩。事后,曾国藩执手向李鸿章表示感谢:“愚兄弟薄面,赖子保全。”曾国藩对李鸿章既有师生之谊,又有知遇之恩,冒着得罪恩师的风险去争夺一个首功的虚名,对李鸿章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况且,曾国荃这个人一向桀骜不驯,极难相处,自己也犯不上为了这个虚名去得罪他。至于抗旨不遵,李鸿章已经有把握朝廷不敢拿他怎么样,因为淮军在他的统领下屡建奇功,且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实力。何不干脆做个顺水人情,买老师一个面子,这样做可谓皆大欢喜。

曾国荃原本以为剿灭太平天国,朝廷会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封赏。当时朝廷上下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咸丰帝生前曾许下承诺,剿灭长毛者封王。谁知,慈禧太后最终只封曾国藩为侯爵,封曾国荃为伯爵。同时,李鸿章和八杆子也打不着的湖广总督官文也给封为伯爵。与此同时,朝廷还下严旨追查天京宝藏下落,气得一向心高气傲曾国荃旧疾复发,曾国藩趁机劝他开缺回籍。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曾国藩也曾说:“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凡事尽力去争取,但不要报着过于强烈的功名心,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未必会有好的结果。希望我们时刻都能怀着一颗平常心去努力,相信上天不会对你的付出视而不见。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