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天天速看:春平侯:赵王最爱的太子,两次为相都被免,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时间:2023-04-05 19:49:1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大秦赋》中有个称呼不太准确,那就是春平君赵佾,确切地说应该是春平侯,而且历史上并没有查到他真实姓名,赵佾应该是导演编的名字。战国时候,侯的地位要高于君,比如吕不韦贵为仲父、劳苦功高才被封为文信侯,嫪毐被封君后并不满意,还闹着要封为长信侯才作罢。所以,要是让春平侯知道自己在电视剧中被称为春平君,怕是急得要从地下蹦出来。

01春平君应为春平侯,""侯""要高于""君""

春平侯一生有很多机会,他是赵孝成王最喜欢的太子,曾经两度成为赵国的丞相,可是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这其中既有他无法左右的客观因素,更有他放纵自己的主观因素,尤其是第二点,与《大秦赋》中一团正气、为国为民的人设截然不同。


(资料图片)

大秦赋里的春平侯

赵孝成王赵丹有三个儿子,春平侯排行老二,赵偃排行老三。这太子之位原本是属于赵丹大儿子的,但是大儿子还没等到被立为太子就去世了,去世原因不明,但是他的去世却成全了春平侯,春平侯后被封为太子。

赵孝成王还是很喜欢春平侯的,况且春平侯本是太子,如果顺利的话,赵孝成王去世后春平侯理当继位成为赵王。而且,在赵国时,春平侯还曾经做过丞相,根据文献和出土的铜铍(战国时期一种短剑)记载: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邦左伐器工师长凤。""

也就是说,在赵孝成王17年的时候,春平侯乃是当时赵国的相邦。虽然《史记》中记载是春平君,但这些年出土的刻有""春平侯""的铜铍多达18件,似乎文物的说服力要更强一些。况且关于赵国的文献不只有《史记》,在《战国策》中也称这位公子为春平侯。

赵国的相邦更换比秦国要频繁,廉颇等人也做过""代相邦"",但赵国一遇到战事的时候,廉颇这种将军就要到前线打仗,因此丞相就要更换。

02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春平侯打烂了第一手好牌

此时春平侯手中可谓是有了第一手好牌,即太子的身份加丞相的权力。赵王的位置对春平侯来说似乎唾手可得,可春平侯败就败在没有处理好与赵国官僚的关系。

大秦赋中春平侯前往秦国为质子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质子制度,即各国之间互相派王室成员到对方国家,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一般来说,质子在本国的地位相对较高,比如秦庄襄王嬴异人曾经在赵国为质。如何处理好同本国贵族、大臣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质子在他国处境的重要步骤。

一般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质子及时返回本国,而且返回本国后因为立下功劳还会受到尊敬和重用。比如嬴异人在回国之前,吕不韦就曾经打理好阳泉君和华阳夫人的关系,所以嬴异人后来有惊无险地返回秦国,并成了太子,后成为秦王。

秦庄襄王嬴异人

但是如果质子没有处理好同本国官僚的关系,相互之间有倾轧和仇恨,那么质子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比如宋国的公子围龟和华元,都曾经在楚国为质,但是围龟没有处理好同华元的关系,结果被宋共工干掉了。为了争夺太子之位,韩国公子咎也曾经阻止在楚国的质子虮虱返回韩国。

春平侯显然没有吸取这些教训,他在赵国并没有处理好与同僚、贵族之间的关系。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是何原因,但是根据常理来推断,春平侯大概是因为自己太子和丞相的双重地位,颇有些跋扈吧,因此才得罪了一些权臣。秦曾因国事邀请春平侯,并将其留在秦国,这其实是赵国国王身边的近臣所为。《史记》记载泄钧与文信侯吕不韦的对话:

""春平君者,赵王甚爱之,而郎中妒之。故相与谋曰"春平君入秦,秦必留之",故相与谋而内之秦也。""

郎中是赵王的心腹近臣,因为嫉妒赵孝成王对春平侯的喜欢,所以合谋将春平侯""送""到了秦国,果然被秦国扣留。可见,春平侯入秦并被扣留,是被人陷害的,这些郎中里面有没有郭开不得而知,但显然春平侯是得罪了权臣,直接导致春平侯浪费了他这第一手好牌。

大秦赋中的文信侯吕不韦

大秦赋中郭开与倡后

结束语

春平侯,两次绝好的机遇摆在面前,又两次被他浪费。第一次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第二次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同太后之间的关系。读史知今,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与男女关系,也是影响人生的两个重要话题。

03没有处理好男女关系,春平侯打烂了第二手好牌

泄钧向吕不韦透露春平侯被陷害的原因,其实是为吕不韦出主意,因为他接下来的分析,是想遣返春平侯回赵国而留下平都侯。平都侯也是个谜,史书记载极少,应该也是受到重视的赵国王室成员。让春平侯返回赵国,根据春平侯与赵王的关系,赵王应该会听从春平侯的意见,从而割地赎回平都侯,这点与《大秦赋》的情节也有出入。

不管怎么说,春平侯返回赵国,但是赵偃成为赵王后,春平侯也没有同赵偃争夺王位。春平侯在秦国当质子立了功,赵偃也不会对他太刻薄,但是春平侯显然失去了赵孝成王在位时的权势,更不可能当丞相了。

不过春平侯倒是能沉住气,他的耐心帮助了他。秦赵原本结盟,赵国放心攻打燕国,但是嬴政又在燕使的劝说下,转攻赵国,结果赵国在对秦作战中失利,赵悼襄王赵偃又急又气,一命呜呼。

大秦赋中的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在世时经不起倡后的谄媚和计谋,废长立幼,将赵迁立为太子,所以赵悼襄王去世后,赵王迁继位。春平侯作为赵迁关系最近的王叔,再度出任丞相,辅佐赵迁,这在出土的文物上再次得到了印证,比如""元年春平侯矛""""三年,相邦春平侯,邦左库工师瘠""和""五年春平侯矛""等。

赵孝成王元年的丞相是虞卿,赵悼襄王元年时春平侯还在秦国,因此春平侯曾经在赵王迁时期再次为相五年。按理说,赵国此时虽然国力受损,但仍然有武将李牧和戍边铁骑,把秦国大将王翦挡在前线,自己当丞相辅佐赵迁,秦国想灭赵国也没有那么容易,但是为何很快春平侯再次被罢相、而且导致了赵亡国呢?

谜底在《列女传》里,原来是春平侯的生活作风问题。赵偃喜欢上一个倡女,这个倡女可不简单,在没有成为赵偃夫人的时候便""乱一宗之族"",为祸不小。廉颇唯恐倡女再乱赵国,强烈反对赵偃和倡女结婚,估计倡女从那个时候就恨上了廉颇。可是赵偃不顾反对,他非常自信,《列女传》记载:

""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

大秦赋中的倡后与赵悼襄王

倡女既能乱一宗之族,也能乱一国之政。在得到赵悼襄王宠爱后,大吹枕边之风,吹得赵偃是神魂颠倒。当然光吹枕边风还不够,倡女又构陷太子赵嘉的罪名,赵偃不辨真伪,竟然废掉了原来的王后与太子,另立倡女为后,立倡女的孩子赵迁为太子。

这还不算,赵悼襄王去世后,倡后还与春平侯私通。春平侯可是一国丞相,竟也架不住倡后的引诱,一方面说明倡后有手段,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春平侯自制力不强。

在战国时期,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比如赵姬与吕不韦、嫪毐,春申君黄歇与李嫣,但是这样的人往往下场都不好。秦国知道倡后在赵国的影响力,于是经常给倡后进献礼物,拉拢倡后,甚至自毁长城,《列女传》有载:

""(倡后)多受秦赂,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

大秦赋中的赵太后与嫪毐

春平侯与倡后关系如此紧密,在对待李牧一事上能不知情?李牧在,赵国不会亡,可是李牧被诛,赵国很快不敌秦军,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赵王迁在位七年,而关于春平侯为相的记录只记到赵王迁五年。春平侯被罢相,与倡后的不正当关系以及对李牧的做法激起民愤应是重要原因。

《大秦赋》中刻意渲染了郭开的作用,按照剧中的情节,郭开长时间担任赵国丞相,这与历史不太符合。另外,赵佾与李牧的关系,应该也是作者当初为了剧情有意刻画的。不过,我倒是挺喜欢郭开这个演员,把一个大奸臣演得如此出色,实在难得。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