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观点:为何张良晚年3年不食五谷?足不出户,换来子孙两千年平安

时间:2023-03-20 08:44:4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在刘邦的众多功臣中,张良算是十分显眼的一位,他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史书称他的家族"五代相韩",他的五代先辈皆是韩国的股肱之臣。

张良原本可以依靠前人的根基得到荣华富贵,可秦的兼并打破了原本美好的局面,"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韩国灭亡时,张良几乎失去了一切,他的内心开始被仇恨占据。

秦始皇嬴政东游时,张良于博浪沙进行伏击,尽管由于"误中副车"行刺没能成功,但因为六国的遗民普遍对秦抱有不满与仇恨,所以张良之名很快便在天下传播开来了。人们不但没有因为张良行刺嬴政失败而感觉他很愚蠢,反而认为他勇气可嘉。


(相关资料图)

为了逃避官府的逮捕,张良更名改姓,在下邳过起了隐居生活,机缘巧合之下,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这部奇书,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研究,张良在智谋、韬略方面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秦帝国的严酷残暴统治与日俱增,全国农民起义也跟着遍地开花,眼看天下将乱,六国的遗臣遗民一改往日诚心归顺的面孔,转而以反抗的姿态对待大秦。楚国贵族后裔景驹自立为王,各地纷纷响应,张良也前往投奔,可当在中途遇到沛公刘邦后,张良直接放弃了投奔景驹,他认为"沛公殆天授",是平定天下的真正人选。从此,张良开始了辅佐刘邦的人生之路。

刘邦挥师进军咸阳时,张良紧随左右,嬴政在这时早已离开了人世,但张良的内心深处依然挥不去昔日家破人亡的仇恨。刘邦攻咸阳对张良而言其实是一种复仇仪式,咸阳城破意味着他仇人的家庭也会跟着消亡,这会使曾经惨死的亲人们得以在九泉之下安息,这也意味着他身上所背负的家仇国恨得到了宣泄以及补偿。

当刘邦居高临下,俯瞰大秦的核心之地时,张良带着一丝快慰的口吻慨叹道"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在张良的眼中,大秦的灭亡其实是咎由自取,为了不重蹈秦因残暴被灭的覆辙,刘邦很快便收拾好眼前混乱的一切并还军霸上。

在之后刘邦与项羽的对抗中,张良频频提出正确意见,为刘邦势力的发展与壮大立下了不世之功,刘邦称赞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而当刘邦的皇位越坐越稳时,张良开始选择边缘化自己。张良体弱多病,他常以此为借口辞却不就很多重要职位,基本上不插手宫廷政治斗争。

刘邦坐稳天下论功封赏时,本来给张良的赏赐是"自择齐三万户",张良立马回应道:"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他给出的理由为自己和刘邦是在"留"这个地方相见的,这是上天把天选之人赐给了自己,自己所学的领兵作战之法才得以在现实中实施并获得了成功,因而非常想当留侯,以此感谢上天的赐予之恩。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张良有意在刘邦面前淡化了自己,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在了刘邦的头上,真实目的便是为了明哲保身。尽管齐地沃野千里且为战略要冲,能够封侯在此其实是件光彩荣耀的事情,但过于光彩荣耀也会招致杀身之祸,因为当四海平定、皇位稳固时,帝王往往最先会向那些封赏较多、实力较强的功臣挥刀,有鉴于此,张良没有选择齐地。

事实证明,张良的抉择是非常正确的,萧何被迫以自污的方式保命;刘邦临死前更是下令将樊哙杀死,昔日风光无比的异姓王也没有一个好下场,张良的远见实在令人叹服。

在刘盈与刘如意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张良已经"道引不食穀,杜门不出岁馀"了,他想有意避开宫廷政治斗争。

张良深深懂得,宫廷内斗再凶,可那毕竟是皇家内部的事情,自己作为一个外姓之臣最好不要掺和,只要不搀和,不管最终胜出的人是谁,自己都可以安心地做朝廷封赏的留侯并平安终老。

可吕雉偏偏派自己的哥哥吕泽主动上门请求张良出谋划策,如果张良拒绝了吕泽的请求,那么就等于在间接地打吕雉的脸,自己是没有好下场的,而且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吕雉一方得胜的可能性最大。

综合上述考虑,张良向吕泽提出了寻找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盈的意见,吕雉遵照张良的计策照办后,刘邦很快便打消了废掉刘盈的念头。

刘盈的太子之位稳固以后,吕雉很感激张良在关键时刻的帮助,但张良依然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来没向吕雉邀功,他潜心修行黄老之学,基本上脱离了世俗之人的视野,甚至还静居不食五谷近三年、足不出户近五年。

吕雉了解到张良的情况后,内心感觉十分过意不去,她对张良说道:"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张良这才稍微调整了一下日常生活习惯,但他归隐出世的人生基调并没有改变。

张良精通兵战、韬略,钻研黄老学说对他而言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他在研究黄老学说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质的个人见解,西汉初年,朝廷普遍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治理百姓,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恢复战后的综合国力,张良研究黄老学说恰好顺应了这一要求,他的儿子、孙子均较好地继承了他在这一方面的成就。

尽管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顿尊儒术,可张良的后代依然坚定地继承着自己的先辈留下来的学说,很少卷入政治斗争,在两百多年之后的东汉,张良的第十世孙张道陵根据自己家族代代相传的学说,创建了"正一道",张道陵因此成为了道教的创始人之一。

时至今日,张良的后人依然在中国的道教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张良生前的做事风格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他的后世子孙,使他们在有汉以来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延绵不绝,至今仍然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不得不说,张良适时地退出汉初政治舞台,确实是一个泽被子孙的决定!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