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关羽“联吴”失败的责任到底在谁?

时间:2023-03-20 09:04: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关羽失荆州,一般多说是因关羽没有认真执行"北拒曹操,东联孙吴的政策"。但笔者以为关羽失荆州的关键不在联吴失误,而在于进攻襄樊失败。但这个失败的责任,不应由关羽一人负责,主要失误在刘备

"联吴"非关羽能完成的任务认为关羽先在联吴方面失误,继而在襄樊之战中失误,终致蜀汉失去荆州的看法历经岁月,在中国人心中几成定论。但""联吴""对关羽来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为明了此点,先澄清几个问题。

1. 联盟关系不对等


【资料图】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浓笔重彩将抗曹、联吴、取蜀作为战略预见凸现出来,这先入为主的印象,使后人多认为孙、刘联盟具有对等性质。事实是,刘备于汉献帝建安六年被曹军击败投靠刘表时,人马不过数千人。刘备在当阳失败时,本想投苍梧太守吴巨。但在赤壁之战后仅占长沙等四郡,未乘势向交州发展,有"勇而自大"之称的刘备如此克制,正是为孙权所限制。其二,孙权部将吕岱之兵在建安十六年左右曾越过江陵,此与关羽及吴将领苏非等被曹军乐进击退的时间相近。可见刘备据江陵后,孙、刘联军仍在其管辖区域内作战。而周瑜说,软禁刘备后,分此二人(关羽、张飞),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则说明联军服从孙方调遣。其三,刘备让出了江夏。赤壁战后刘备主力由江夏郡的夏口,鄂城则由孙权控制。其四,孙权给刘备补充了兵源。孙权在陆口布有重兵。但被曹军击败的庐江雷绪,却领数万人投向了刘备,雷绪越过孙军防线投刘备,其实是孙权给刘备补充了兵源。正因孙、刘间非平等伙伴关系,故孙权此后怀有备负我的心态。关羽一人言行,无法改变孙权这种心态。

2. 孙权必得江陵

鲁肃为孙权策划:"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畔,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这一前无古人的全据长江再向北发展的方略,易被误读为孙权仅求割据。其实,即使仅求割据,亦须占有长江中、上游。

而孙权赤壁之战后,仅据南郡、江夏。不久,因他洞察到守江必守准的规律,为全力夺淮水地区,将南郡划给刘备防守。至此,荆州 郡,曹操得南限郡治宛、章陵郡治章陵,刘备得长谀郡治临湘、桂限郡治郴、零陵郡治泉陵、武陵郡治临沅与南郡,孙权的上游安全操在刘备手中。但孙权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益州梦并未终止。刘备反对孙权攻益州,使孙权敏锐地感到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规划将落空,收回江陵就成为他保障上游安全的必要步骤。

孙权多年苦战,自己所得实效不多,反而给刘备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刘备跨据荆益后,双方裂痕扩大,收回江陵就成孙方上下的共识。鲁肃历来被认为在孙、刘联盟中是鸽派人物,其实他与鹰派吕蒙并无轩轾,吕蒙曾与鲁肃计议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预定。遂献策数条,鲁肃当即感叹佩服。其他如陆逊、全琮等无不想夺取江陵。孙权君臣在此问题上,只有时机的考虑,无取与不取的分歧。即使关羽做出为王前驱态,也不可能改变孙权取江陵的既定方针。

3. 刘备抗曹不力

孙、刘联盟的政治基础是抗曹。刘备在赤壁战后是否积极抗曹,应从言行二方面考察。从政治主张角度看,刘备的态度是积极的。从实际作战角度看,则说不上积极。赤壁之战后的三年中,刘备与曹军没有值得记载的战事。前举关羽与苏非被曹军乐进击退事,发生在建安十七年,算是刘备军首次主动出击,但目的是侧击张鲁所据的汉中。建安二十年公元,张飞在宕渠击退张郃。建安二十三至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之役。在孙、曹连续作战的$$年间,史籍中记载刘、曹作战仅此三次。这有主客观原因。从主观方面说,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注意力在保江陵、入益州,没有主动对曹军发起进攻。

从客观方面说曹操视刘备为孙权附庸,孙权不断在合肥挑战,曹操的注意力在合肥地区,未将刘备作主要对手。刘备的抗曹呈言词响亮,战场沉寂态。这在孙权看来,刘备不仅未配合自己作战,还可能会发展到威胁自己上游安全。孙权不满之余,必然又添戒心。由于刘备跨有荆益的战略与孙权尽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战略都规定江陵为必占之地,双方战略图谋有根本性冲突。因而,关羽在联吴中不可能作实质性让步。但他为防止孙权利用边境纠纷挑衅,多年以礼对待鲁肃、吕蒙的示好举动,就是尽最大努力维系联盟关系了。至于当孙权提出孙关结姻的要求时,关羽施以谩骂,则是看穿了孙权要将自己女儿作人质的伎俩。结姻与否都不会改变孙权取江陵的决心。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