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朝开国功臣们灭了元朝,而元朝遗留一制度要了几乎所有功臣的命

时间:2023-03-14 15:48:3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创者,也是无数人唾骂的对象,大家对朱元璋印象好主要是因为他从洪武13年到洪武25年这十几年间,利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将大明功臣蓝玉、李善长等开国功臣屠杀殆尽。这两个大案合称为"胡蓝案",共约4.5万人受牵连被杀。朱元璋为什么会杀死这么多的功臣,并牵连那么多人呢?说法不一,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追溯到元朝的一个制度--中书省丞相制度。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明朝开国功臣们一起努力灭了元朝,但是元朝的这项制度报复性地间接性地杀死了几乎所有的功臣。

明朝刚建立的时候,和尚出身的朱元璋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好这么大的江山。在元朝之前是唐宋,虽然宋朝灭亡只有一百多年,但是好多人对宋朝制度还是很陌生。朱元璋在服饰礼仪等方面可以学习汉唐,但是制度方面不得不沿用元朝的制度。因此,明朝几乎所有的制度包括行政区划等几乎都照搬元朝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书省丞相制度。直接照搬虽然省心,但是也给朱元璋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猜忌。

元朝的宰相的权力非常大,主要是因为元朝的皇帝整天都在争权夺利,元朝的各项管理执行都是有宰相操办的,皇帝根本不用操心。大家仔细想想,元朝一共108年,元世祖在位36年,元朝亡国之君元顺帝在位41年,而中间这31年经历了9个皇帝,可见元朝皇位争夺有多么激烈!从一定程度上讲,元朝的皇帝根本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治理国家上,他们主要关心帝位。国家治理就交给宰相了。元朝宰相是一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到了明朝,宰相的权力依然非常大。朱元璋当时在朝中的作用也就是机械性地在各种文书上签个字。具体事项的执行都是由宰相管着,皇帝怎么看都像个傻子。而对于刚刚建立大明的朱元璋来说,权力比什么都重要,但是他偏偏没有了权力,这就注定了朱元璋与宰相制度势不两立。

明朝的开国宰相是李善长和徐达,他们分别是左右宰相。徐达是武将,长期在外,所以李善长一人独大。随着权力的膨胀,李善长开始拉帮结派,他开始自然而然地成了淮西派的首领,他千方百计地重用自己的老乡,而他们的对立面则是浙东派,像刘伯温就是浙东派的代表,一直都受到李善长的排挤。朱元璋对这些都看在眼里。但是李善长毕竟和自己一起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又不忍心拿他开刀。另一方面讲,刚建国没几年,开刀好像也不大合适。

后来朱元璋越来越觉得李善长碍眼,李善长自己都觉得不对劲了。他在58岁那年选择告老还乡。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问过刘伯温,他想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这三个人之一当宰相,看刘伯温有什么看法,刘伯温说三个人都各有弱点,其中杨宪稍微好点。但都不适合当宰相。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他开始酝酿自己的废除宰相制度的计划了。

杨宪和汪广洋先后被朱元璋处死。到了胡惟庸担任宰相的时候,李善长和胡惟庸本来都是淮西老乡,他们居然结为儿女亲家。李善长虽然退休在家,但是缺利用他在朝中的老部下和胡惟庸仍然风起云涌。胡惟庸则是对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展开公开打击,简直到了嚣张跋扈的地步。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了,废除宰相的时机也成熟了。

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胡惟庸案"发生了。朱元璋最终以胡惟庸造反为名,诛灭胡惟庸九族,并牵连李善长等3万多人。再加上后来的蓝玉案,一共诛杀4.5万人。宰相制度很快就被废除了,朱元璋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设立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锦衣卫制度。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