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魏延之死并非诸葛亮谋划,而是另一大臣杨仪的算计,魏延之死揭秘_世界快看点

时间:2023-03-14 08:56:2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一、 诸葛亮临死前的事务安排


【资料图】

这一切我们还是要从诸葛亮临死前的事务安排说起。当时诸葛亮出了北谷口,命令魏延作先锋,我们可见在这次北伐任务之中,魏延担任的角色是先锋一职。因为担任了先锋职务,所以说魏延不在诸葛亮身边,陈寿指出魏延的营地"出亮营十里",如果说这个时候诸葛亮那里有什么事情,魏延是不可能第一时间知道的。

诸葛亮临终前,找了这几个人安排后事,他们分别是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其中没有魏延。我推测可能是因为魏延远在前锋营所以没有叫他,并非是故意排挤魏延。在安排上,诸葛亮是这么说的:

"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诸葛亮的意思是让魏延断后,然后姜维第二个断后;如果魏延不听命的话,军队就"自发",这里的自发不知道意思是让军队自己走别管魏延还是让他们自行决断,但是就是这个"自发"二字,奠定了魏延的死局。

让魏延断后一事其实非常正常,并不是诸葛亮的什么心机。这就类似于我们看小说之中常说的"前营变后营,后营变前营",正常的撤退方式而已。

诸葛亮死后,军队之中采用了"秘不发丧"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应该是除了交代后事的几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诸葛亮已经死了,魏延也是不知情的。

现在我们对比一下杨仪和魏延二人之间的信息差:杨仪知道诸葛亮死了,知道诸葛亮的身后布置;魏延什么也不知道,只是一个闷头傻傻的先锋。

二、 杨仪的命令与魏延之死

在诸葛亮死后,军队之中负责调遣下令的人不是姜维,不是费祎,而是杨仪。杨仪与魏延有仇,而且已经是几乎到了那种水火不容的仇怨了。因此杨仪在面对魏延的时候,肯定会先入为主地将魏延往坏处想:例如魏延会不会借助诸葛亮死的这个机会来谋害自己呢?自己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杀了魏延呢?在这种揣测心理之下,杨仪派出了费祎去试探魏延。我推测,杨仪派费祎是以通知诸葛亮身死的事情为借口去接近魏延的。魏延说出了这么一些话:

"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魏延的话中透露出了两个信息:第一点是魏延确实如诸葛亮说的一样,干出了不聪明的事情,因此杨仪就可以利用"自发"的权力去针对魏延,魏延等于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直接理亏了;第二点是魏延似乎不知道这是诸葛亮的临终遗命,而是认为这个是自己的仇敌杨仪下的命令,出于对于杨仪的憎恨,魏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因此这些话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气话,事后魏延也很后悔,想要追回费祎,但是已经晚了。

碰巧费祎这个人人品也不好,他有着非常强的晋升欲望,而且是希望踩着别人上去,费祎很可能将魏延的话添油加醋说给了杨仪,坚定了杨仪想要害死魏延之心。也因此魏延和杨仪展开了对峙。

两人同时上报朝廷,说对方是叛逆。当时刘禅在朝堂之中,他也不知道谁是叛逆,因此选择了问董允和蒋琬,董允蒋琬都是文官,自然偏向于同为文官的杨仪,他们选择"保仪疑延",因此在刘禅的一纸诏书下,魏延成为了叛逆。而且确实是魏延违背诸葛亮命令在先,无论如何舆论形势上魏延都处于一个不利地位。

此后果然,魏延的军队不想断后,因此"率所部径先南归,所过烧绝栈道"。就从魏延这个南归的举动来说,我认为魏延并不想投奔曹魏,他只是单纯地不想听杨仪的命令。魏延可能觉得:"你想让我断后不是?那我偏偏第一个撤军。"这更像是两个人斗气的感觉。当魏延的军队与杨仪的军队交锋的时候,杨仪手下何平说了这么一句话:

"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

就这样,在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的魏延彻底崩塌了,他的手下四分五裂,魏延也被马岱斩杀。魏延死后,杨仪踩着魏延的首级得意洋洋地说:"庸奴!复能作恶不?"

三、 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

杨仪和魏延之间究竟是有什么仇,让两个人都那么想杀掉对方呢?我认为是两种:第一是两个人的性格合不来;第二是蜀汉之间的文武之争。

1、 性格合不来的难题

魏延的性格是比较喜欢自我夸耀而且刚愎自用的那种性格,甚至很多时候魏延都觉得诸葛亮水平不咋地,"叹恨己才用之不尽"。面对着这种性格的人要不然敬而远之,要不然就多奉承他一下,这样是最好的。

杨仪的性格是比较小气比较狭隘,而且杨仪这个人没有城府,可以说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

在这种文武派系之中,同属武将的马岱投奔了杨仪并且帮助杨仪诛杀魏延,我推测这也是未来马岱失去了消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总结

因此综上来看,魏延之死并非出于诸葛亮的刻意谋划,而是在蜀汉的文武斗争的大背景之下,由两个合不来的人魏延杨仪所造成的一场争斗的惨剧。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因此这样的两个人一相遇,魏延一夸自己,杨仪就讽刺他两句;杨仪做了什么事,魏延就觉得他水平一般,时间一长,两个人的关系就势同水火了。

2、 蜀汉的文武之争

蜀汉的文武派系之争,我认为在诸葛亮时代已经有了,但是不明显,杨仪和魏延之间的文武之争可以说是蜀汉文武之争的第一次高潮。

魏延与杨仪二人,魏延被认为是此后可以代替诸葛亮的军事统帅,杨仪被认为可以代替诸葛亮秉政,成为尚书令。可以说两个人是蜀汉文武派系的杰出代表。

在两人之中,魏延自然是希望多多北伐,因为只有在不断的战争之中,武将才是有用的;杨仪则是希望不北伐,因为不北伐他才能克制武将壮大自我。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