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快讯:刘伯温死后,儿子死的更凄惨,后代遍布世界,凑到一起有500多

时间:2023-02-26 15:50:2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每一个朝代的开创者,都是有着毋庸置疑的能力,明朝皇帝朱元璋亦是如此。但是,一般而言,皇帝坐稳江山之后,怀疑的本性就会慢慢显露。这也难怪,自己皇位的得来本身就不容易,自是害怕有相同起义者前来背叛逼宫。因此,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疑神疑鬼,甚至有很多有能力的重臣就惨死在他的猜忌之下。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死于皇帝的疑心的大臣之一:刘伯温。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从政以来,对于宰相这个位置是耿耿于怀,无论谁当宰相,对于他而言,都是有怀有逆反之心的人。当时的宰相是李善长,李善长做事严谨,为人老实,在很多事情上都干得异常出色,因此,很多大臣都争相与其交好。而有好人缘的李善长自然是皇帝眼中的刺,作为一个臣子,只能对皇帝表忠心。与这么多人交好,是否哪一天就会突然背叛了呢?要知道,朱元璋最讨厌拉帮结派了,因此,朱元璋想借刘伯温的力量顺势扳倒他。

聪明的刘伯温心里自然清楚朱元璋为何要这么干,但是如果顺从了皇帝的意思,那么下一个成为皇帝的"敌人"就是自己了。为了让刘伯温知道自己的心意,皇帝经常诏令刘伯温来自己的寝宫,与他促膝长谈,无非就是暗示刘伯温:如今宰相才是我朱元璋最大的敌人,而作为皇帝的我没有办法正大光明的将他打入牢中,只能借助刘爱卿的力量,顺水推舟。


【资料图】

皇命难违,刘伯温在第一年只好假装听从皇帝的意思,与李善长作对,但是与之抗拒的力量并不是十分强烈,这也算是对李善长做出的一个警告。第二年,刘伯温便以自己身体不适为由回老家隐居了。原来,刘伯温早就为自己想好了退路。皇帝自然心里不答应,但是刘伯温也是一把年纪了,如果拒绝又说不过去。

没办法,他只能答应刘伯温回家。大殿上,皇帝十分"惋惜"地说:"刘爱卿身体不适,望多多保重啊。朕的江山如今这般稳固,也有爱卿一半的功劳啊。"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话中有话,于是婉言回答道:"臣不敢,老臣身体不适望皇帝原谅。臣也应该退位,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爱卿既然这么说,不如将你的犬子留下如何?父亲这般厉害,想必儿子差不到哪里去,朕可不能少了你们刘家人啊。"

话虽如此,但是刘伯温心中清楚,皇帝无非想将自己的儿子留在宫中,作为"人质",束缚自己罢了。刘伯温无可奈何,只好答应。

但是,刘伯温的儿子最终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刘琏,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刘璟,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明朝建立初期,皇帝一直在某选宰相的最佳人选。

朱元璋看中了胡惟庸,则询问刘伯温的意见,结果遭到了刘伯温的反驳,直指胡惟庸不合适。因此,胡惟庸对此事一直放在心上,耿耿于怀,一直寻找复仇的机会。如今,刘伯温不在朝中,儿子却在朝中任职,胡惟庸想,机会来了。

明朝有个叫做淡洋的地方,这里聚居了盗贼。刘伯温让儿子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希望能在这里建立巡检司。原本刘伯温的本意是扫清这里的盗贼,结果胡惟庸知道后,连忙上奏皇帝说淡洋之地有君王之气,刘伯温建立巡检司是虚,为自己寻一块安身之地是实,这是犯上啊。

听了谗言的朱元璋一气之下剥夺了刘伯温的所有俸禄。刘伯温实在是太冤了,想立即赶回南京向圣上解释,但是在气头上的皇帝怎么会听得下去呢?于是刘伯温也就郁闷成疾,最终病倒了。在病床上躺了几个月后,刘伯温还是去世了(有传言说刘伯温是被朱元璋毒死)。后有历史学家推测,如果刘伯温没有早死,或许明朝的寿命还能延续一百年。真假不知,但是刘伯温的死的确是一大损失。这就是谋士的一个悲剧,你需要有才华和过人之处才会得到君王的信任。但是当你过于聪明,危害到了君王的地位,那么,你离死亡就不是很远了,刘伯温就是触碰到了这一点,最后不得善终。

后有史书记载,刘伯温在早就准备好的遗书中这样写道:"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厚葬。随便找一块平坦的地买了就好。有黄土、有青草则是最佳。"没有了刘伯温的帮助,朱元璋也有些后悔,但是他没有办法承认自己做错了,也就只能硬抗着。

那么,刘伯温的后人今何在?

据统计刘伯温的后人在温州支系庞大,并向全国发展,最远的后裔在外国,共有6万多人,居住在温州的也已经有2万多了,每年祭祖刘伯温的嫡系后裔都会从远方赶回来,现有500多桌的规模。

关键词: 没有办法 耿耿于怀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