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国时期含冤受苦之人,蜀汉最后的顶梁柱,实在可叹 简讯

时间:2023-02-17 13:04:0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国时期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承担起了后主的遗志。先后带领将士七次北伐中原。但是每次都因为一些原因无功而返。因为后主的无能以及北伐的失利,在外界的种种压力之下,他很重就病逝了,在他死后,姜维又担起了这份责任。

和诸葛亮一样,姜维也将统一中原视为自己的目标。但不幸的是,姜维的个人能力不如诸葛亮,而且当时国家的政治环境也不允许他去这么做了,他的北伐让蜀国的实力一削再削,最终他们没能抵挡住魏军的进攻,国破家亡。在姜维北伐的过程中,他选择了廖化和张翼作为先锋,也因为这样,在后世有了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俗语。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是在说廖化无能,没有人选了才选择他,但是真正的结果却不是这样。


【资料图】

廖化作为蜀汉时期的大将,一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最终官拜右车骑将军。在他年轻的时候,刚刚加入刘备阵营的时候就成为了关羽的主簿。要知道当时关羽帐中的将领并不少,廖化能在这个时候成为主簿,其一可见他能力的非凡,其二可见关羽对他的重视。

但是很快,关羽兵败被杀后,他诈降了东吴,之后上演了一场新的千里走单骑,千里奔波再次回到刘备身边。见到他后,刘备高兴的不得了,他也被授予宜都太守的职位。而在先主去世后,他更加受到后主的信任,因为朝中人员的老去,廖化逐渐成为了当时最为可靠的将领之一。他的官职也慢慢的升的越来越高。

从他的生平来看,他有着极其不俗的能力,多次参加北伐,立下赫赫战功。他也深得皇帝的信任,可以说成为了当时蜀汉为数不多的有能力的将领。但是因为蜀汉后期,前边的优秀将领去世,后面有能力的人非常的少,人才匮乏,一度陷入青黄不接的时期。这个时候姜维执意北伐,没有办法,为了北伐不出问题,姜维在那时选择了年岁以及年过70的廖化,作为蜀汉最后的为数不多可以依靠的将领,廖化虽然知道这一场战役胜利的可能微乎其微,但他依然选择了出征。

由上可见,可以说蜀中无大将这一句话并不是对廖化这个人的贬低。反而是对他的一种赞誉。廖化一生忠心耿耿,而且战功显赫。他这一生没有什么名气还是因为时代的问题。在他刚加入刘备阵营的时候,那时候关羽、张飞、赵云等人还处于鼎盛的时期。

在这些人之后,后面又有魏延、黄忠等人。虽然他也立下了不小功劳,但是和这些人一对比,他的功劳就被比了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庸才,不仅不是,他还是一个少有的将才。在蜀汉后期有这么一句话形容廖化,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在这一句话当中出现的,没有一个是庸才,可见廖化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就有着非常高的能力。

除此之外,廖化除了军事能力以外,他的战略眼光也非常的长远。在姜维要继续北伐出兵的时候,他曾说过对姜维北伐的行为做出评判,他觉得姜维太激进了,目前国家的实力比不上对方,而且他的能力也不如对方,这样冒失的进攻只有自食其果的结果。而最终的结果也没有出他的意料。姜维的北伐果然失败了。他还因此背上了被后世误解的锅。

廖化在后世被人们误解属实有点冤枉。因为和之前一些将领的对比,他的名声没有那么的大。但假如仔细的看廖化的生平,他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将领。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大事没有能个依托的年轻人了,只能选择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有能力的人继续做这件事了。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没有有能力的人只能挑一个庸才了,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

廖化是一个能力出众而且非常忠心的人,是蜀汉不得多得的一位名将。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姜维北伐 蜀中无大将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