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汉宣帝,一位不逊于汉武帝的皇帝,没有他,西汉无二百余年的国祚

时间:2023-02-13 08:51:2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之后,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为遏制土地兼并问题,刘询即位后,先后三次下诏将"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然后将其留下来的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同时,为让无地的百姓也有耕田可耕种,刘询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豪强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

刘询的功绩本就不逊于武帝刘彻。

可以这么说,西汉的赫赫威名是汉武帝打出来的,而繁荣昌盛却是汉宣帝治出来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刘询的继位,说是拯救了大汉天下都不为过!

但是,与西汉强盛的军力,对周边各国形成压倒式的震慑相比,西汉内部的经济、民生等问题,却是陷入了崩溃的边缘,甚至是已严重到影响大汉国运的地步。

不说其他的,就单单是北击匈奴一役,西汉就付出了数不尽的财富,其单次战役,往往就是数以亿计。

此后,晚年的武帝虽说是幡然悔悟,不但下了"罪己诏",也停止了对外征战,开始着力于恢复国内民生及经济。但是,此时的西汉早已被战争弄得是满目疮痍,又岂能是在一瞬间就恢复如初呢!再者武帝悔悟之时,也是他寿尽之时,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去整顿这已是乱糟糟的大汉天下。

可是,武帝虽没有时间再去整顿这天下,可大汉天下的这糜烂的局势并不会因武帝的驾崩就被遏制住,相反如若大汉缺少强有力的统治者的把控,大汉局势只会越来越糜烂,直至让刘姓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

武帝去世后,刘弗陵登基为帝。彼时,初即位的刘弗陵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武帝临终前指定的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四人掌控,由他们辅佐幼帝刘弗陵治理朝政,直至刘弗陵成年亲政。

武帝指定四位大臣为辅政大臣,其本意是想让他们带着大汉平稳的渡过刘弗陵幼年时期,让大汉不会出现"主少国疑",继而影响到大汉的统治根基。而之所以有四位,我想根本原因还是武帝希望四人之间能够相互钳制,相互平衡,不至于皇权旁落。

但是,让武帝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四人会不顾君臣伦理,不顾武帝恩惠,为了权力,置大汉江山于不顾,是相互争斗不休,甚至是造反欲夺权。

原本武帝是希望由他们来替自己整顿这经济破败,民生凋零的大汉天下,毕竟这四位大臣在内政上皆是一把好手,尤其是桑弘羊,更是封建时代最为知名的理财专家之一。因此,如若他们四人精诚合作,大汉定能再次恢复往日的荣耀。可是,事实上并没有,大汉非但没有恢复往日的荣耀,反而因他们的争权夺利,加剧了内部的混乱。此后,在昭帝最后的六年时间里,大汉虽在昭帝、霍光的共同努力下,经济、民生得到了较大的恢复,但并未根本的解决自武帝以来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军事上,刘询是降服匈奴,囊括西域,大破西羌,成功的维护了西汉在东方的绝对霸权。宣帝一朝,在对外战争上,西汉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绩,就是设置西域都护府,将辽阔的西域彻底纳入到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中。

经济上,刘询先是调整经策,以武帝生前所颁布的"轮台诏令"为基本依据,总结了汉武帝时期所推行的各项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地对国内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减少对外征战,及徭役和赋税,继而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从而改善国内经济问题。

在刘询所颁布的各项有利国内经济、民生恢复的政策下,西汉国内经济逐渐繁荣,农业更是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富足安定。

可以这么说,西汉若无汉宣帝,断然不可能有210年的国祚。正是因为宣帝的存在,此前被武帝弄得是民生凋零、经济惆怅的西汉天下,才得以恢复,并达到极盛。也就是在宣帝的励精图治下,西汉才会有二百余年的国运,并让"汉"之名成为华夏民族的称呼。

总的说,以宣帝的功绩,他的成就的确不逊于武帝。

关键词: 大汉天下 往日的荣耀 可以这么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