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当前速读:清朝与英国争了26年的汉字,最后认输禁止,甲骨文揭开真面目

时间:2023-02-03 09:50:2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汉字可以说世界上硕果仅存的仍在通用的上古遗产,虽然经历过改革风波但依旧以其深厚的民族底蕴而将万世绵延。这些让我们无比自豪的方块字却让外国人头疼不已,甚至有人以此来为由滋生事端。众所周知,我们古代对外国或者外族通常称"夷",如果加上"蛮"字自然少不了轻蔑之意,但就这个字本身而言并无褒贬,尽管如此,清朝时期却因此而被人宰割。外国列强用枪炮打开了"天朝上国"的大门,而在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时,这个代指外国的"夷"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使得其丑恶的面目尽显,事情的起因源于东印度公司在广东的一个小职员化名胡夏米。

东印度公司作为列强的左右手,对清朝垂涎已久,利用通商之便大肆培养各类密探。他们冒充商人船主打着经商或者传教的旗号从事各种间谍活动,胡夏米也因此被选中秘密刺探中国沿海城市的各种军事情报,并借此测量沿途的港湾水道,根据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的具体港口给列强提供具体的侵略建议。

在其抵达上海的时候,因为其身份特殊故而高官接待,虽然花团锦簇但却因为一件小事不欢而散,时任苏松道台的吴其泰因为在贸易协商中用了"夷"字作为代称,这让胡夏米感觉受到了侮辱,加上其贸易请求被拒更是怒火中烧于是此借此发难。长期潜伏清朝的胡夏米自认算得上"中国通",当即便以"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譬如禽兽然"的苏轼之语来反驳吴其泰的不以为然,虽然此事不了了之,但传到英国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英国公使在清朝与会之时,也公然要求时任两广总督的柏贵在签署各类文件之时绝不能有"夷"字。柏贵自认读书万卷,对此感到不知所措,后来有人告知其英文翻译时"夷"字常与"蛮"字联用,翻译的时候也是如此,不仅哑然而笑。加上身居高位,虽有鸦片战败在前,但仍未灭其志气,面对丧权辱国的条约更是义愤填膺,争一字更是义不容辞。然而,虽然两次争胜,但随着清朝的节节败退,这个从胡夏米1832年开始争了26年的字终究还是争输了。1858年《天津条约》中赫然多了这样一句"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随着鸦片战争的再次战败,"洋夷"也因此变成了"洋大人",原本自大的国威连同自尊也一起被人争了去。不过就"夷"字本身而言,甲骨文中则由弓和矢组成,学者因此普遍认为"夷"最初仅仅是象征夷人善弓矢的技能特征。时至今日,"夷"早已并非最初那样仅为名词之意,动词、助词、形容词都有它的身影,更有夷姓人士繁衍至今,而道家更是赋予其哲学的高度,可见造"夷"之初实无污蔑之意。列强以此作妖显然是想要满足其胜利者的扭曲心态罢了。

关键词: 丧权辱国 东印度公司 哑然而笑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