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刘大夏火烧郑和航海图,究竟是对是错?现代终于有了答案

时间:2023-01-21 15:53:0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活动。可是,让人至今不解的是,如此重大的国家大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却突然就没了踪影。甚至有史书记载,是当时的官员刘大夏将郑和的航海图等资料烧毁了。刘大夏为什么恨郑和航海的档案?他这样做,在今天来看,是对是错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起因,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有说是想到海外宣扬大明的威德,有说是为了联络印度共同对抗帖木儿,还有说是想获取海外朝贡等等。但不管是哪一种,郑和还是率领的三万余人、四十余只大船组成的船队,先后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七下西洋的结果,使大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了华夷体系,开拓了明王朝的海外贸易,促进了国内生产。

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一部重要的官方档案,叫《郑和出使水程》。这部档案有多重要?都记载些什么呢?档案包括了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大量原始资料,如:郑和宝船的技术资料,这些放在今天,绝对是国家保密级的技术资料;还有船队所用的海图,即使在今天,海图都是船只、航母、潜艇不可或缺的导航图。

如此珍贵的档案在哪里呢?答案绝对让人惊掉下巴。史书记载,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命兵部尚书项忠查郑和的旧档案,结果查了三天,愣是没查到。项忠就问:档案呢?时任车驾郎中的刘大夏回答: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翻译成普通话就两个字:没了。

这也太简单了吧?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刘大夏给藏了起来,老人家又没做好移交工作,所以,他死后,档案就再没人找得到了。第二种观点更直接,因为怕下西洋再祸害国家钱财,这位一生耿直的老头子直接点一把火,将档案烧个干净。到底档案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但小编想说的是,郑和下西洋,到底该不该阻止?

刘大夏说的没错,在当时,郑和下西洋花钱如流水,确实是劳民伤财的败家行为。首先,当时建造船队确实靡费太过。据统计,在永乐年间,郑和船队的每只宝船,造价都要达五六千银两,这还只是一只空船的造价。以至于,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明成祖不惜"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此外,下西洋还引发了财政危机,仅朱棣对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就耗费银两就达600万两。而船队携带大量的铜钱出国收购,在当时没有外汇的前提下,致使铜钱大量外流,还造成了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

可是停止下西洋,是不是就好了呢?只要您稍稍用一下辩证的思维,就能发现,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停止了下西洋,对明朝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小的损失。下西洋发生在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这一壮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整整早了87年。也就是说,那时候,后来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还没生出来呢。而当时的下西洋舰队,其船舶技术,航海技术之先进,影响之巨大,在世界范围内,绝对是罕有匹敌的。从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已经打开了世界的大门。遗憾的是,因为下西洋的停止,我们又亲手关闭了这扇关系华夏命运的大门,从此,华夏船队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与西洋各国业已建立起来的联系也戛然而止。最终,导致我们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海洋发展时期擦肩而过,直接对后来华夏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老祖宗早就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通过郑和下西洋事件,我们更应该明白,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有远见,而决不能短视。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史书记载 技术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