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世界微头条丨尧君素,一个让李世民万分敬佩的敌人,20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

时间:2023-01-08 09:04:1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自古都不乏忠臣。东汉著名的古文学家马融曾编著一部《忠经》,直言: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


(相关资料图)

把"忠"的思想列为最高尚的道德。正因为此,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每逢磨难,总有一大批臣子恪守忠贞之心,为后世敬佩。例如,两宋年间的岳飞,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明朝末年的史可法等,这些忠臣,堪称民族的脊梁。然而,相比于岳武穆、文忠烈、史忠靖三人,隋朝忠臣尧君素的名气却小得多。在笔者心中,在隋朝灭亡的阴霾下,尧君素算得上一缕耀眼的阳光。

一、隋朝末年叛臣多

在和平年代,"忠臣"的反面,毫无疑问是奸臣。但到了山河破碎,天下倾覆的时候,和"忠臣"相对的,则变成了"叛臣"。而隋朝的叛臣,不可谓不多。

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雄心勃勃,先后做了三件大事,分别是兴建洛阳皇宫、开凿大运河、远征高句丽。前两件事情使百姓难以承受严苛的赋役,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而后一件事情则让隋朝彻底失去了士大夫们的支持,于是天下大乱,难以收拾。

众所周知,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先起义,而后项梁、刘邦等农民起义军席卷天下,秦朝之灭亡,灭于农民之手。隋朝则不同,隋朝虽然被农民起义军削弱,但最终是灭于隋朝臣子之手。

隋朝大业七年,隋炀帝远征高句丽,邹平(山东邹平)人王薄率先起义,但多次被官军打败,随后,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围攻隋朝首都洛阳,这才真正点燃天下大乱的引线,而后,窦建德、杜伏威、瓦岗军等农民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经过几年的发展,原隋朝臣子们纷纷掌控大局,成为真正灭亡隋朝的"罪魁祸首"。主要有以下三人:

(一)李渊(隋朝晋阳留守、唐国公),李渊出身名门,和隋炀帝也有姻亲,但在公元617年,李渊趁瓦岗军和官军在洛阳大战期间,起兵反隋,为了避开隋军主力,李渊并没有选择攻打洛阳,而是直接向西南攻打长安,让隋朝在西北局势瞬间失控。《旧唐书》云:

高祖审独夫之运去,知新主之勃兴,密运雄图……

李渊先废除杨广的帝位,拥立杨侑为帝,建立傀儡政权,而后建立唐朝,最终,唐朝一统天下。作为隋朝的臣子,李渊是隋朝灭亡的最大受益者。

(二)王世充(江都通守、郑国公),王世充是小吏出身,靠谄媚获得隋炀帝青睐,在隋炀帝远去江都之后,辅佐越王杨桐镇守国都洛阳,然而,在隋炀帝去世后,王世充短暂地拥立皇泰主之后,却篡位自立,让隋朝国都瞬间沦陷。《隋书》云:

王充斗筲小器,遭逢时幸,俱蒙奖擢,礼越旧臣。既属崩剥之期,不能致身竭命,乃因利乘便,先图干纪……裂冠毁冕。

隋炀帝杨广驾崩后,杨桐(皇泰主)是杨广钦定的皇位继承人,王世充不仅杀害了杨桐,窃取隋朝政权,而且还占据了隋朝国都洛阳。王世充作为隋朝的臣子,意图 "继承"隋朝的国都和政权,难怪《隋书》说他"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愤"。

(三)宇文化及(禁军统领、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本匈奴后裔,因贪婪不法,曾被隋炀帝下狱论死,好在南阳公主求情,才逐渐复起,掌管禁军,做起了隋炀帝的近臣。在隋朝大厦将倾之时,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杨广。

作为隋朝臣子、隋炀帝的近臣,宇文化及在家国危难之时本应担起保护隋炀帝的职责,但他却突然倒戈,逼死隋炀帝,篡位称帝。《隋书》说他是:

"呜呼,为人臣者可不殷鉴哉!可不殷鉴哉!"

除了上述三人外,还有若干隋朝臣子造反:

(四)李密,曾任隋朝东宫千牛备,是隋朝臣子,后来投奔瓦岗军,并且出任其首领。

(五)李轨,隋朝末年任武威郡鹰扬府司马,后来起兵反隋,自称大凉皇帝。

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这里,"岁寒之心"比喻忠贞不屈的节操。

这段话是李世民在上一段给尧君素定基调的基础上,重新肯定尧君素是隋朝的忠臣,特别对尧君素的品质非常赞赏。

第三,追赠死去20年的尧君素为蒲州刺史,给他名分。并且下令寻找尧君素是否还有子孙,如果有的话给予厚待。

唐太宗李世民不愧是伟大的帝王,他对尧君素的评语的确非常客观,对尧君素是忠臣也毫不避讳。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屈原、岳飞、文天祥、方孝孺、于谦、史可法,他们都是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然而,作为隋朝末年的大忠臣,尧君素虽然是隋末阴霾下的一缕阳光,但知道这缕阳光的人却很少。

(六)萧铣,梁武帝萧衍的六世孙,杨广念及他是前朝皇族血脉,任命他为罗川县令,萧铣最终起兵造反,割据一方。

(七)沈法兴,隋朝吴兴郡守,隋朝末年起兵造反,自称梁王。

(八)薛举,大业十三年任金城校尉,后来自立为帝,自称西秦霸王。

(九)朱粲,曾任隋朝任城佐吏,后来起兵叛隋。

……

以上列举的都是起义军的首领,除去首领以外,他们身边有更多的隋朝叛臣,这里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有一人例外,此人就是尧君素。

二、我欲挡李渊去路

尧君素是何许人也,根据《隋书》记载: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以左右从。及嗣位,累迁鹰击郎将。

尧君素是河南汤阴人,若干年后,这里也是南宋名将岳飞的出生地。从上述这段话可以看出,尧君素是隋炀帝的潜邸旧臣,早年就跟随杨广左右,等杨广登基后,尧君素屡有升迁。

尧君素在隋炀帝时期也是名臣,他治军严格,隋朝末年,随着朝廷式微,隋朝官军各部都有私自逃跑的士兵,包括杨广最精锐的骁果军,也经常有人叛逃。但唯有尧君素麾下的将士们没有一个逃跑者。史载"君素所部独全"。可见,在治军方面,尧君素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虽然尧君素也算一代名将,但很不幸,他遇到了另一个时代枭雄--李渊。

隋炀帝时期,唐国公李渊奉命担任晋阳留守,公元617年,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在晋阳(太原)起兵反隋。李渊为了能够顺利站稳脚跟,做了两个重大决定,第一时候派刘文静秘密出使东突厥,获得东亚霸主东突厥的支持;第二是把攻占长安作为目标。

众所周知,隋朝的国都在洛阳,若要反隋,攻占洛阳毫无疑问是首选。但李渊认为,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正在洛阳附近和隋军(王世充)相互攻伐,如果此时去攻打洛阳,如入龙潭虎穴。而长安是汉朝故都,若占领长安,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还能避开中原的各大势力。

但是,在李渊从晋阳向长安进军的路上,遇到了驻守蒲州的尧君素。

李渊起兵后的第一战,是攻打霍邑(临汾),霍邑守将宋老生被李渊的大军轻松拿下。而后,李渊开始攻打潼关,驻守潼关的是另一位隋朝名将屈突通。屈突通和李渊对峙了近一个月,最终因偷袭李渊,被李世民麾下大将段志玄打败。接下来,李渊在攻占长安之前,面临最强的敌人就是尧君素。

尧君素知道李渊兵强马壮,又急着攻占长安,因此扎紧篱笆,加固城墙,和李渊打持久战。李渊十分着急,先派遣大将吕绍宗率兵攻城,结果吕绍宗惨败。李渊又派大将韦义节攻城,最终还是未能攻破蒲州城门。

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隋书》)

李渊本想一鼓作气,打通从晋阳到长安的通道,可没想到尧君素死守城门,就像一根楔子,牢牢地钉在黄河东岸,让李渊进退两难。

为了说明尧君素防守蒲州的不易,笔者做一个对比分析。当初屈突通镇守潼关,尧君素镇守蒲州。屈突通被李渊打败,后来几经周折投降了李渊,并且成为了唐朝的开国功臣,在凌烟阁排名第十二,可见屈突通的实力并不弱。面对强大的屈突通,李渊尚且能够轻松夺下潼关,但李渊却夺不下尧君素镇守的、孤立无援的蒲州。说明尧君素的实力和决心远在屈突通之上。

三、谁都别劝我投降

关键词: 宇文化及 天下大乱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