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杨广的霸气因大臣闲着无事,隋炀帝便派兵灭掉一国,理由都没找

时间:2023-01-06 13:44:0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天下安定,诸多大臣因闲着无聊,纷纷上书杨广,请求攻灭林邑国。要我说,也难怪杨广老想着打高句丽,都是闲的。

这事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不过对比两书,还是有一丝差别。我们先看看《隋书·卷四十七》的记载:"时天下无事,群臣言林邑多奇宝者",翻译过来就是天下太平,没别的战事,隋朝大臣认为林邑国宝贝多,于是希望隋炀帝可以派大军攻灭对方。

再来看看《资治通鉴中·隋纪四》的记载:"群臣有言林邑多奇宝者。时天下无事,刘方新平交州,乃授方驩州道行军总管,经略林邑",群臣先上书杨坚(杨坚死于604年,而攻灭临邑是605年),说林邑多宝贝,等到天下无战事后,才派大将刘方"经略"林邑。


(资料图)

隋书中皇帝、大臣因贪婪,则随意攻灭一国,而司马光则稍微挽留些面子。同样一件事,甚至同样的用词,仅仅换下位置,意思便不同。

隋书是唐人编撰,它将攻灭临邑的缘由,直接归于隋炀帝的一人之私欲,仅因贪图他国财富,便兴兵灭国,这样的皇帝还不算昏君吗?要不说史书,总是为当代朝廷服务呢。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给宋朝帝王看的权谋教科书,他将群臣上书的事,归于隋文帝,但暗示英明的隋文帝没有同意此事,而昏君杨广同意了,司马光如此写,为了告诫宋朝皇帝,要学杨坚,莫学杨广。

掰扯完史书的一些小东西,我们言归正传,继续将这一场"荒唐"而霸气的灭国之战。荒唐自然指的是灭临邑国的缘由,霸气则是隋朝行为--我强我有理。

这事得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说起。 隋朝交趾的俚人,在首领李佛子带领下,发动叛乱。这时距杨坚代周建隋,已经过去20年,他本人也走到暮年,面对南方小小俚人的挑衅,杨坚只是感到可笑--破突厥、灭南陈,征战一生,到老了小小俚人也敢捋虎须?没的说,打!

基本论调已定,剩下的就是挑选大将。楚国公杨素推荐大将刘方。刘方名字俗气,名气也不大(指的是历史上),可带兵打仗却是实打实的本事,尤其善待士卒。每当士兵生病,刘方总会亲自前去慰问,这种爱护士卒的行为,听起来耳熟不?没错,名将吴起就好这么干。

吴起麾下的一个小兵,身上长个疮,得有人替他把脓吸出来才能痊愈。吴起知道后,亲自为其将疮脓吸出。该士兵的母亲听说吴起为儿子吸脓的事,便开始掉眼泪。旁人见了奇怪,遇到吴起这样善待士卒的将帅是好事啊,怎么还哭上了。其母说:吴将军如此关爱,我儿子还不得奋勇杀敌来报答,那对他来说太危险了!

古代能关爱士卒的武将,其麾下战斗力一般不会低,刘方军也是如此。刘方率军进入交趾,来到都龙岭。李佛子也许久居南蛮,不晓得中原士兵的厉害,他不想着不利用本土优势,消耗刘方大军,反而抢先派2000多人主动进攻,想来场硬碰硬,从这一点来看,什么时候都少不了"夜郎自大"的人。

刘方轻松击败这2000人马,继续向李佛子老巢前进。李佛子有本土优势,刘方强攻即便取胜,自身也少不了损失,有了前几天的大胜之威,刘方决定试试劝降。李佛子也不过是个胆小怕事之人,刘方这边刚劝,他就真的投降了。

平定叛乱后,刘方就留在交趾,杨坚任命其为驩(音同"欢")州道行军总管,驩州辖境大致相当今越南河静省和义安省南部。刘安这一呆,就呆了三年,到大业元年(605年)便开始了开头所说的"灭临邑国"事件。

若仅论士兵战斗力,临邑自不是隋军士卒的对手,但临邑有特殊兵种--象兵。刘方军本就步卒多,不过哪怕权势骑兵,也不一定能刚过大象。所谓兵者诡道也,刘方便开始用计。

头一天晚上,刘方派人在战场挖了不少坑,也没装什么陷阱,仅仅用草覆盖住了事。第二天双方交战,刘方假打一会儿,便佯败撤退,象兵紧随其后。大象急追中,踩入坑中,不少象骑士从象背上摔下来。

刘方则趁机反击,用弓弩射向大象。大象失去象骑士控制,中弩箭吃痛下开始乱窜,不少临邑士兵被其践踏,临邑国的阵型自然也就乱了。待大象跑远,刘方领军冲上去,大败临邑军,俘虏临邑士兵以万计。象兵是临邑国的精锐,没了这些,刘方仅仅用八日就攻破都城(包括路上行军的时间),灭了临邑国。

隋朝虽然派刘方灭了临邑,但不曾有过占据这南蛮之地的想法,刘方对临邑国劫掠一番,便班师回朝了,正应了史书所说,就是冲着临邑的珍宝来的。临邑国王经过此番教训,老老实实的开始给隋朝上贡,当一个好藩王。

隋朝的所作所为,正应了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想成为被打的那一方,只能靠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本土优势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