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独家焦点】李秀成就义前作绝命词被弄丢,现已考证出其下落,很多人难以接受

时间:2022-12-31 17:59:1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大凡了解一点太平天国史的人都知道,1864年天京城破,忠王李秀成被俘,曾国藩将之困锁在囚笼之中,供给笔墨纸,让其写自述供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于是,在那年的盛夏酷暑,在那个方寸囚笼之中,李秀成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镇定自若,从容落笔,写下洋洋数万字的长篇自述,叙述了自己战斗的一生,记载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史,铭刻了太平天国败亡的惨痛教训。

李秀成自幼家贫,接受教育机会少,文化程度低,但曾国藩心腹幕僚赵烈文读了其自述,暗叹“事理井井”; 英国洋枪队头目威尔生(AWilson)也在所著《常胜军》大赞“层次井然”。

英国政府翻译官阿拉巴斯德在李秀成就义前曾到监狱里访问,在访问记录中记:“我不愿打扰他,便静静地进去,但某人招呼他,他(李秀成)就转头,遂站起来,用我的姓名向我祝贺。这时我不得不说几句,故只问他是否对我有什么要求。他回答说他唯一的希望于天。说此话好像几乎以快乐的声调,使我无意之中同情他。”

同行者路易补充:“阿拉巴斯德是最后一个见到李秀成的外国人。他是在南京认识李的。李对他说,他所看到的这个人(指李自己)是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李对自己还可以利用剩下的一点时间,来写一些有关起义的历史而感到高兴,因为所有在南京的档案都已经丢失。尽管他受到了残酷虐待,但他仍然显得平静和镇定,保持着尊严。”

李秀成写《自述》,一共写了74页。第74页已写满,但话却未说完:“我亦不知我前世之来历,天下多少英雄才子,何不为此事而独我为,实我不知知也,如知……”

之所以未写完,有人猜测,是曾国藩于当天下午派人通知李秀成,说是“国法难绾,不能开脱”,即李秀成在知道自己行将遭到杀害,生命已到了倒计时,遂放弃了写作。

但,当日下午李秀成并“无戚容”。到了傍晚“赴市”也就是就义之时,仍“谭笑自若”。

赵烈文在当天的日记中记,李秀成在傍晚临刑之前曾“作绝命词十句,无韵而俚鄙可笑,付监刑庞省三,叙其尽忠之意,遂就诛。”

说起绝命词或绝命诗,比李秀成稍后被擒的干王洪仁写的绝命诗非常有硬气。

虽然清方审问官记李秀成答辞“伪干王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即李秀成平生瞧不起皇亲国戚洪仁。但洪仁正气浩然,自称“予亦只法文丞相已”,“我鞠躬尽瘁,只求速死”,其诗被沈葆桢咨送军机处。

1865年英文《北华捷报》曾发表英译文,而中文原本则一百年未曾面世,直到1968年萧一山先生新著《清代通史》始有引录。所录原件诗句全文如下:

春秋大义别华夷,时至于今昧不知;

北狄迷伊真本性,纲常文物倒颠之。

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

足跟踏破山云路,眼底空悬海月秋。

意马不辞天地阔,心猿常与古今愁;

世间谁是英雄辈,徒使企予叹白头。

英雄吞吐气如虹,慨古悲今怒满胸;

猃狁侵周屡代恨,五胡乱晋苦予衷。

汉唐突厥匈奴犯,明宋辽元鞑靼凶;

中国世仇难并立,免教流毒秽苍穹。

北狄原非我一家,钱粮兵勇尽中华;

诳吾兄弟相残杀,豪士常兴万古嗟。

洪仁的绝命诗充满了华夷有别的攘夷思想,强烈的汉民族意识,切责陈营官、席宝田、沈葆桢、曾国藩等辈,对未能实现推翻清朝统治的大业有无穷遗憾。

可以想象,政治、军事和见识都远高于洪仁的李秀成的绝命词应该更能激励后人。

然而,赵烈文只说李秀成“叙其尽忠之意”的“绝命词十句”是交给了监刑庞省三,并无下文。

实际上,这“绝命词十句”后来已不知所终,让人充满遗憾。

过了将近一百年,1956年,著名学者、研究太平天国史专家王重民先生路过上海,与人谈及太平天国兴亡轶事,提及此遗憾事。有人提供了李秀成的“绝命词十句”,关于其来源,说是“时有安徽歙县茶商汪某。于天京失陷后不久赴广东经商,路过南京,夜船停泊于河畔。闻舟中外国传教士所述。据传教士说,此词得自两江总督衙门,乃李秀成临刑时所作,为传递者事后追记,此后在衙门中传诵。汪某把此事记录于帐簿日记中。在途中,他将此事与小火轮上的外国商人讲述;嗣后,汪某至澳门推销茶叶,又将得闻的李秀成“绝命词”一事在该处传开。内容是:新老兄弟听我歌,我歌就义活不多。心有十条亲天父,不容天堂容妖魔。新老兄弟听我歌,天堂路通休错过。太平天日有余光,莫把血肉供阎罗。”

这“绝命词”倒是符合赵烈文所说“无韵而俚鄙可笑”的特点,但只有八句,让人生疑,而且,内容和句式完全不是《李自成自述》里面的风格,让人无法相信。

但如果说这八句“绝命词”不是李秀成的作品,那是否李秀成的真“绝命词”从此永远沉没于史海中了?

赵烈文说李秀成“作绝命词十句……付监刑庞省三。”

这刑监庞省三是山东宁津县人庞际云的字,审讯李秀成时,他负责在现场做笔录。

李秀成是广西梧州府藤县人,所操为梧州府和浔州府的地方方言、客家话,审讯时,庞际云及曾国藩等很不容易弄清楚其说话要表达的内容和意思。为此,审讯时,不得不给其准备了笔墨纸,遇到听不清、弄不明的地方,就让其通过写纸条的形式来表达辞意。李秀成曾在纸条上写了28字:“胡以晄即是豫王,前是护国侯,后是豫王。秦日昌即是秦日纲,是为燕王。”庞际云后来将这28个字装裱成“忠王答辞手卷”,当传家宝一样珍藏。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人,应该是不会把李秀成的“绝命词”弄丢的。

那么,这“绝命词十句”到底哪儿去了呢?

姜涛在《近代史研究》分析:“这十句绝命词不可能在刑场匆匆写就,而应是其事先准备好了的,届时才能从容‘付监刑庞省三’。而写作‘绝命词’的具体时间,只能是在这天曾国藩派人告知‘国法难绾,不能开脱’直到李秀成‘傍晚赴市’之前,也就是七月初六日的白天。这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天朝十误’的写作在时间上是完全一致的。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十句绝命词以后再也不知下落,内容也从未有人提及;但写有‘天朝十误’的这张纸却夹在《李秀成自述》中出现了。需要指出的是,赵烈文所提到的负责监刑的庞省三,也就是与赵同为曾国藩幕僚的庞际云,生前对他自己和别人手录的李秀成答辞以及李秀成亲笔所写的答辞都曾精心加以保存,且写有跋语。同样可以想见,写有十句绝命词的那张纸如仍在庞氏之手,他肯定是会妥加保存而不至于丢失的。从常理推论,李秀成临刑的‘绝命词’要比他手写的那些零散答辞重要得多,因此庞际云是不便私藏而只能将其上交给曾国藩的。也就是说,赵烈文所谓的‘无韵而俚鄙可笑’的十句绝命词,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丢失的,它只能是在曾国藩之手且同样受到妥善的保存。这就使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十句绝命词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十误’实际上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它们是同一份文件!”

原来,人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李秀成“绝命词十句”其实就是后来夹杂在《李秀成自述》中的“天朝十误”。

姜涛解释:“既然曾国藩于初五日晚间的提审讯问已在事实上打断了李秀成有关供述的写作,而初六日当天他又派人明确无误地通知要将其处死,李秀成在就义当天所能留下的显然只应是重起炉灶另行开头的较为简短的总结性文字,而不可能接着此前文稿的中断处继续写作。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写有“天朝十误”的这一张纸(总共323字)。此类总结性文字虽然字数不可能很多,但斟酌颇费脑力,可以想见,李秀成在就义的当天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写作其他的内容了。”“‘天朝十误’尽管貌看也有寥寥数语的‘小序’和随后整齐排列的十来句‘正文’,但在字句上却并不押韵,所以才被赵烈文认定是‘无韵而俚鄙可笑’而作为李秀成对太平天国事业的最后总结,‘天朝十误’在内容和风格上和在此之前所写的‘供词’却又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写作所用稿纸亦同为印有“吉字中营”字样的帐簿),因而最终它还是和其他‘供词’被收到了一起,——只不过是在装订时被摆错了地方。”

“天朝十误”及其“寥寥数语的‘小序’”为:

昨夜承老中堂调至驾前讯问,承恩惠示,真报无由。罪将一身屈错,未逢明良。今见老中堂恩广,罪将定要先行靖一方酬报。昨夜深惠厚情,死而足愿,欢乐归阴。

(以下空一行开始):

计开天朝之失误有十,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纲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七、误主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而性命无涯。

(这以下的内容,是从一到十逐条整齐排列的一段文字,其中第六误重出,实际上是“十一误”)。

这,原来就是人们认为失踪了一百多年的李秀成“绝命词十句”!

关键词: 太平天国 也不可能 寥寥数语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