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今日看点:刘伯温临死前留下遗言刘家五代之后,定会出一奇才句句应验

时间:2022-12-31 17:49:4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历经两千多年,曾出过422位皇帝,他们有的留名青史,有的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在几百位皇帝中,唯有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为特殊,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皇帝",他能从贫苦农民一步步走到开国帝王的位置,离不开身边能人相助。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乱世中出现了无数英雄豪杰,朱元璋最终以劣势夺得天下,正因为有能人助他,如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刘基),他多次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九都南田山之五阳村人,因此世人也称他为刘青田。他从小天资聪慧,并且非常喜欢学习。在父亲的帮助下,刘基得以启蒙识字,后来家人发现他阅读速度极快,史书中记载"七行俱下"。12岁时,刘基已经考中秀才,同村人都称他为"神童"。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14岁的刘基拜师学习春秋经,并已经能够背诵如流,甚至能够根据文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称道:"真乃奇才,将来一定不是平庸之辈。"


【资料图】

刘伯温博览群书,并且对书中的内容都能铭记于心,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天文地理、兵法数学,他都十分精通。后来,刘伯温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但由于战乱,他只好在家闲居3年。正因天下大乱,刘伯温的才华才得以施展。公元1360年,朱元璋请刘基出山相助,而当时刘基正好对元朝腐败政治极为不满,于是答应担任朱元璋的谋臣。刘基为朱元璋建言献策,后来逐一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最终参与制定灭元方略,辅佐朱元璋建立起大明王朝。

蔡元培先生曾评价刘基:"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刘伯温的确是非常厉害的人,他在民间的形象甚至已经被"神化",人们都说他是神人、先知,并且还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说法。然而,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基本上都难以善终,待天下平定后,"草根皇帝"朱元璋大杀功臣(主要是维护朱氏江山),刘伯温作为最大功臣之一,虽逃过屠杀,却也过得凄凉。

作为谋臣,刘伯温知晓天文地理,肯定也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加上朱元璋疑心太重,灾祸迟早要在大明内部降临。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授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从表面上来看,刘伯温位列伯爵,可享受荣华富贵,荫庇子孙,但他看到潜藏的危机,决定辞官回乡。第二年,朱元璋准许刘伯温告老还乡。

1375年,刘伯温感染风寒,身体欠佳。朱元璋知道此事后,立马派胡惟庸带御医前往探望。后来,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朱元璋只说了几句让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刘伯温便心寒而去。回到家后,刘伯温自知时日无多,于是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他让长子刘琏从书房取来一本天文书籍,并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

而后,刘伯温又对次子刘璟说:"我本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朝中胡惟庸仍在,写了也是枉然,等胡惟庸败了,便可告知我临终的遗言。"在临死前,刘伯温或许早已经预料到刘家的命运,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刘家也将难以立足。为安抚家人,刘伯温还留下遗言:"我死后,刘家不会沉寂,五代之后,定会出一奇才!"

刘伯温最终卒于故里,享年65岁,葬于乡中夏中之原。正如刘伯温所预料的那样,他的两个儿子都没能躲过灾祸,长子刘琏遭到胡惟庸党的胁迫后堕井而死,次子刘璟则死于狱中。明朝弘治年间,明孝宗朱佑樘开创"弘治中兴"的局面,他回想起刘伯温为大明王朝立下的功劳,并感念刘伯温晚年的悲惨遭遇,于是令人请回刘伯温的后人。当时刘伯温的后人(五世孙)正被小人所陷害,明孝宗得知后下旨赦免其罪行,并授予高位厚禄,只不过史书中仅仅是轻描淡写。刘伯温的子孙都是旷世奇才,这也应证了刘伯温当年的预言。

一代功臣,最终也只落得个凄惨离世,其子孙后代也遭遇磨难,实在是可惜。幸运的是,刘伯温的后代子女还过得不错。

参考资料:《明史·刘基传》、《明史纪事本末》

关键词: 天文地理 天下大乱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