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元璋称吴王, 为什么建国后不定国号为吴呢?

时间:2023-08-29 10:11:2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第一个问题,吴王朱元璋称帝建国,为什么不走寻常路呢?

因为他本就不是寻常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起家的源头。他本是一个穷游四海的和尚,机遇巧合中,加入了江淮地区的红巾军头目郭子兴的队伍,成了郭帐下的十夫长。

郭子兴是红巾军的头目之一,而红巾军的老大,就是有着"大小明王"之号的韩山童、韩林儿父子。

朱元璋跟着郭子兴,不仅娶了郭的养女马氏为妻,还得到了根据地(滁州、和州),有了一支自己的队伍。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任命为左副元帅,开始了自己的奋斗。

朱元璋攻下集庆后,小明王韩林儿又升任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

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朱元璋击败陈汉大军,劲敌陈汉政权皇帝陈友谅被杀。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称吴王,但他仍以小明王韩林儿的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集中优势兵力讨伐同样称"吴王"的张士诚,张士诚部溃不成军,很快只剩下了平江(今江苏苏州)一座孤城,朱元璋接着发动围城战役。

在围城的同时,朱元璋派心腹去滁州,以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的名义,在渡江时将小明王韩林儿淹死。

小明王韩林儿死后,没有留下子嗣,韩宋政权灭亡。朱元璋随后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而称明年(1367年)为吴元年。

按照这个节奏,似乎"吴"已经是呼之欲出的新王朝名号,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同年十月,朱元璋与元朝展开决战,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北伐,发布《谕中原檄》,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元朝军队节节败退。

到了吴二年、元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改年号为洪武。

国号是大明,不是吴!

第一,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是红巾军的人,直到贵为吴王,小明王韩林儿这块牌子也没有扔掉。那么,小明王韩林儿死了,"吴"不就名正言顺了吗?当然不是,朱元璋手下的很多人已经接受了明教的灌输,这是一个旗帜,而用"明"作国号,也与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相吻合。

第二,明教首领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称号为"大小明王",国号取为大明,是一种继承,利于安抚人心。

第三,根据古代的五德终始说,以明喻火,表示明朝取代元朝,就是以火克金。

小编的回答,是,也不是。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在建立汉朝前,封号汉王。

唐高祖李渊在建立唐朝前,封号先为唐国公,后为唐王。

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前,曾在后周担任归德军节度使,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这个已经歪楼。

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建立后唐王朝前,封号晋王。

后晋高祖石敬瑭在建立后晋王朝前,封号赵国公。

……

其他还有不少,但小编觉得不需要多举例了,大家一目了然。

那么,王朝命名没有惯例,开国君王的不同考量是什么目的呢?

很简单,一稳定民心,二维护统治,都是为了王朝的长久发展。

三国时曹魏文帝曹丕在建国前,封号魏王。

三国时蜀汉昭烈帝刘备在建国前,自称汉中王,而且以继承"大汉"为旗帜。

三国时孙吴大帝孙权在建国前,封号吴王。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建立北魏王朝前,自称代王。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