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朝有个人从大海中捞起36件东西,被明朝皇帝当成“定海神针”

时间:2023-08-15 12:08:1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

明朝末年,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崇祯皇帝三朝,都有一个心腹大患,既让他们惊恐万分又无可奈何。这个心腹大患就是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建州女真。在一代枭雄努尔哈赤带领下,这个曾被明朝皇帝不屑一顾的边疆部落,十几年之间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明朝的头号强敌,严重威胁到明朝的江山安危。

建州女真部族,无论疆域、人口、经济实力、兵员数量,哪一项都远远不如明朝,但他们却有一项独特之处,把这几个劣势全部抵消。这个独特之处,就是清朝赖以立国的骑射技艺。八旗铁骑虽然兵力总数少,但都是悍勇善战的精兵强将,自幼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练就精湛的骑射技能,到了战场上面对明军,战斗力往往一当十。

看似强大的明朝,到了末年已经积弊丛生,武备废弛,明军将士除了个别将领和队伍,绝大多数战斗力无法与清军相提并论。在关外战场上,明朝大军连遭败绩,丧师失地,关外除了宁远、锦州等几座城池,基本全部沦陷于努尔哈赤之手,明朝形势岌岌可危。明朝皇帝被搞得焦头烂额,但又无计可施。毕竟明军战斗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天无绝人之路。天启五年,明朝有个人,意外地在海中打捞起36件东西,竟然成为明朝皇帝的定海神针。此人就是明朝广州府推官邓士亮。邓士亮是蒲圻县人,万历年间进士,长期担任明朝地方官吏。在担任广州府推官期间,正值葡萄牙人、荷兰人觊觎东南沿海地区,常常有他们的战船游弋在近海。

《蒲圻县志》、《心月轩稿》等史料记载,某天海上突起狂风暴雨,一艘外国战船被风浪打翻,沉没在阳江近海一带,当时明朝人并未在意。后来邓士亮在海边巡逻时,偶然发现外国战船的部分残骸、部件等被风浪涌到海边,不由心中一动。他素知洋人的船坚炮利,但从未有人知道洋人战船上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邓士亮立即悬赏招募擅长潜水的渔民水手等人,"觅善水者捞探,方知船沉深水,架有大炮,随浸沙泥"。一番打探之后,才知道战船上还有几十门西洋大炮,完好无损沉没在水下。邓士亮深知洋人的制炮技术独步天下,射程及威力远超中原,如今有此机缘可以白白得到数十门西洋炮,天赐良机岂能错过。如能打捞出水为国家所用,试看天下谁人能敌。

不过,把这几十门重逾千斤的大铁块从海底打捞出来,即使在今天看来都非易事,更何况在明朝。好在这位邓推官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终于想出了办法。他在一艘大船上安装绞盘,满载巨石开到沉船区域。然后派人潜入水下,把铁链连接到西洋炮上,再把大船上的巨石抛掉,船身变轻后自然上浮,把炮从沉船上"拽"下来,再转动绞盘,把炮打捞出水。

如此这般一番周折后,相继从海中捞起三十六门西洋红夷大炮。邓推官留下一部分用于守备海防,其他尽数运往京师,让朝廷用来抵御外敌。红夷大炮抵京后,留下一部分拱卫京师和培训明军,还有一部分被运抵关外战场,优先配备到处于最前线的宁远城。这批来自海底的重型装备,使得明朝武备实力突飞猛进。

当时明朝关外局势已经危在旦夕,除了有限的几座孤城,已经全部是努尔哈赤的天下。面对悍勇无匹的八旗铁骑的猛攻,明军士气低落,一败再败,关外全部沦陷只在旦夕之间。虽有大英雄袁崇焕舍死忘生死守宁远,但形势极不乐观。

这批红夷大炮的抵达,使得宁远防守火力有了飞跃性提升。在接下来的宁远保卫战中,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把剽悍的八旗兵打的死伤惨重,让不可一世的清军遭遇到十几年罕见的大败。明朝极度恶化的边防局势,由此得以转危为安,红夷大炮功不可没,成了明朝皇帝的定海神针,为大明王朝的延续立下大功。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