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知不可能成功,诸葛亮为何还要不断北伐?真相有点残酷

时间:2023-08-05 14:10:1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国故事中非常奇怪的一点,就是蜀汉的好战。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是最好战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频繁对外的军事行动几乎涵盖了蜀汉存续的整个时期,蜀汉就好像春秋时期的楚国,几乎到了无岁不战无年不征的地步。


【资料图】

而无岁不战无年不征的蜀汉实力如何呢?毫无疑问,蜀汉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

地盘最小。曹魏跨有司隶、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九个州,孙吴也有荆州、交州、扬州三个州,而蜀汉只有益州一地。

人丁最少。曹魏有440多万人,吴国人丁要少多了,男女总计有230万,而蜀国全国人口还不足百万,只有94万人。

兵力最弱。三国时期的兵民比非常高,已经到了古代军事动员所能达到的极限,大约是一比十的标准。按照裴松之的记载,孙吴降晋时兵力有23万,蜀汉降魏时兵力有10万左右,而曹魏在三国鼎立时大约有40多万。蜀汉兵力最弱。

实力最弱的蜀汉为何如此好战呢?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给出了明面上的理由: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诸葛丞相说了,去讨伐曹魏,我们的确打不过;不讨伐,我们迟早也要完蛋,这样的话,还不如去拼一把。

这个拼命思路的格调太低了,完全就是流氓打架,最关键的,也与诸葛亮后来实际军事行动的做派非常不符。

有句话叫做"诸葛一生唯谨慎",在六次北伐中,诸葛亮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然而熟悉博弈论的读者老爷都知道,这种谨慎的策略是非常不适合博弈中弱势一方的。

就好像您与国际乒乓球冠军打比赛,如果双方来个正规比赛,7局4胜制,每一局还要达到11分且领先对方两分才算赢,龙马君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这样您赢的概率几乎等于0。

那怎么样才能提高您赢的概率呢?

非常简单,一球定输赢,最好还是您发球,如果您再找个对方不留神的瞬间下手就更好了。这样,您赢的概率是最大的。这个高中数学最简单的概率题相信读者老爷们都做过。

换成蜀汉,要灭掉强大的魏国,蜀汉最理智的策略就是找个最有利的时机,然后选择一个最冒险的策略,给魏国来个一剑封喉。

然而诸葛亮显然没有,他的北伐选取的目标多在凉州,进兵也是非常谨慎,说句难听的话,就好像是去军事游行,六次北伐几乎全无建树,完全就是浪费粮食,连陈寿都在《三国志》中吐槽:

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矣!

那是因为诸葛亮不懂博弈论吗?当然不是。原因或许只有一点,那就是诸葛亮的北伐另有所图。

蜀汉政权是三国中最不稳定的,内部派系林立,龙马君为大家稍微梳理下:

首先是北方派。主要是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等一干人,这些人都是最早跟随刘备的,资格老、地位高,虽然人数不多,但在老领导刘备的关照下,都身居要职,能量大得很。

其次是荆州派。这个派系主要是刘备到了荆州后收服的,诸葛亮、马良、马谡、杨仪、蒋琬、费祎、魏延等人都是这个派系的代表人物。从这些人物就可以判断,他们是蜀汉最得势的一派,占据了大部分的政治资源。当然,这肯定会激起其他派系的不满。

一方面可以掩盖内部矛盾。曹魏马上就要来灭掉我们了,你还有功夫惦记待遇不如我们这点小事?还不一起抗敌?

一方面也可以保自己安全。借着北伐的大旗,把蜀国所有的壮丁抓在手上,你们这些老弱妇孺还怎么闹?

什么?这样会民生凋敝?北伐大业彪炳千古,蜀国的百姓稍微饿点肚子又算什么呢?

读者老爷们看清了这点,很多事情也就明白了。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再次是东州派。这是刘璋之父刘焉进入益州时带来的人马,法正、李严、孟达、黄权都是代表人物。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这些人是刘备入川时主要的拉拢对象,刘备能入主益州,他们功不可没。说句实话,刘备对他们还是比较照顾的,譬如法正和李严都极受重用,李严还是与诸葛亮并列的托孤大臣。可后来诸葛丞相主政了,这一派的境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是益州派。他们是益州本地人,人多势众,却一直被打压,他们从没进入过蜀汉的核心圈子。代表人物就是谯周,这家伙为什么这么喜欢投降,读者老爷们也就能猜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蜀国就好像一个高压锅,内部压力太大了,随时可能爆炸。如何化解这个问题呢?非常简单,让外部压力也大起来,以平衡内部压力。

怎么让外部压力大起来呢?可以打仗嘛!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