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被“诛十族”的千古名臣,实则背后另有隐情,或为宣传牺牲品

时间:2023-08-04 11:11:5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我说实话,这个问题其实蛮难回答的,站在朱棣的角度看,面对这样一个不识趣且与他对抗的大臣,自然是要杀之了事;站在方孝孺的角度看,忠君爱国没有问题,不应该被杀。那么方孝孺被杀的究竟是对是错?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方孝孺之死与被诛十族


(资料图片)

我们先从方孝孺之死说起吧,关于方孝孺之死与被诛十族的事件,我查了一下居然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这十分有趣,下面让我们来一一看看:

第一种是记录在《明史》之中,是这样说的:

"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

也就是说,朱棣篡位后想让方孝孺来起草即位的诏书,但是方孝孺不愿意,一边哭一边大骂朱棣说死就死吧,但是诏书一定不能写。朱棣非常愤怒,就将方孝孺剁成了肉泥。按照《明史》之说,方孝孺的死非常壮烈,基本上是属于那种殉节而死,并且死后没有涉及到自己的家人。而且值得推敲的是,在《明史》之中对于方孝孺的家人之死也有着明确的记载:

"孝孺有兄孝闻,力学笃行,先孝孺死。弟孝友与孝孺同就戮,亦赋诗一章而死。妻郑及二子中宪、中愈先自经死,二女投秦淮河死。"

也就是说,方孝孺的兄长先死,弟弟与方孝孺一同死难,妻子以及两个儿子自杀而亡,女儿投了秦淮河。在明仁宗的时候,甚至方家的后代还得到了赦免。可见朱棣并没有诛杀十族的举动,方孝孺的家人虽然随着方孝孺死节,但是不能归结到朱棣诛十族上。

但是里面有个值得推敲的点在于《方孝孺传》并没有说朱棣诛杀方孝孺一族的事情,但是在《齐泰传》《黄子澄传》中,我们均能看到朱棣诛杀他们亲族的记载。因此我推测,朱棣是有对方孝孺家族进行诛杀的,但是力度并没有所谓的诛十族那么大。

因此综上来看,《明史》之中方孝孺被朱棣所杀,虽然族人遭到诛杀,但是没有被诛十族。

第二种是记录在《明实录》之中,虽然没有《明史》之中记载得如此壮烈,但是也值得推敲:

"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

也就是说,在《明实录》中没有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大骂特骂那样的慷慨激昂的场面,反而像是我们现在的法庭现场,将一帮犯罪嫌疑人放到法庭之上,然后历数他们的罪名,最后判处相应的惩罚。

相对于《明史》之中的慷慨激昂的场面,似乎这种场面就平凡了很多。但是一直以来,在学界中的观点看都是认为《明实录》的史学价值是高于《明史》的,因此对于其中的记载也值得我们重视。

在第二种说法中,方孝孺的死比较平淡,而且没有被诛十族。

第三种记录是来自于野史,例如说祝枝山的《野记》,听到这个名字你似乎就会觉得这本史书记载不太靠谱了。在野史之中,给我们记载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

朱棣让方孝孺写诏书,方孝孺不肯,并且大骂朱棣,朱棣勃然大怒,威胁要诛杀方孝孺九族,方孝孺接着大骂朱棣,说你诛杀我十族又怎样!然后朱棣真的要诛杀方孝孺十族,里面还有姚广孝的登场,姚广孝出来还说不能杀方孝孺,他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杀了他不行。因为没有第十族,就把他的学生老师都算上了。

不得不说,这个野史传说虽然颇为有趣而且生动,但是毫无根据。但是因为其传奇色彩,最终这个传说成为了传说度最高,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说法。

二、诛十族的说法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我们看《明史》之中有如此一段记载:

"孝孺之死,宗族亲友前后坐诛者数百人。其门下士有以身殉者,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宁海人。"

也就是说,方孝孺的死,他身边的亲族朋友因此而死的人有几百人,并且门下还有很多门生为了方孝孺而殉难。这个记载里面,两个点,一方面是方孝孺的亲族被诛杀,一方面是方孝孺的门生为其殉难。

门生殉难本是自愿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这个信息在传播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经过长时间的传播就会扭曲掉其原来的样子变得面目全非。因此可能是在后人的传播之中,殉难的门生逐渐演化成了被诛杀的十族,进而有了这样扭曲的说法,即方孝孺被朱棣灭了十族。

因此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之下,方孝孺成为了忠君爱国的典范和牺牲。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三、方孝孺该杀吗?

我认为站在朱棣的角度甚至是整个皇家的角度整个封建王朝的角度看,方孝孺都该被杀,为什么呢?我们首先先看朱棣的角度吧,在《明史》之中有这样一个记载: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这是朱棣说的话,朱棣说我不是来篡权的,而是来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周公辅佐成王是个什么事呢?是这么回事:武王灭商二年后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 。

因此朱棣以周公来自比,是为了说明我其实不想篡权,我只是因为朱允炆过于年幼而被奸臣蒙蔽,因此我来的目的是为了来辅佐王室铲除奸臣的。

我们都知道,这一点就是说辞罢了。识相的人就打个哈哈过去算了。但是方孝孺不一样,方孝孺非要和朱棣正面刚,一个劲骂朱棣是反贼。其实朱棣这个人很要面子,因此他谋反一事他一直都用什么周公辅政、靖难侧臣之类的借口掩饰自己。当你非要揭开朱棣这层外衣的时候,你就离死不远了。

站在封建王朝的角度看,方孝孺也必须死。

我们其实看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在五代时候大臣们还是可以明哲保身随意更换主公的。例如说经历多代主公而不倒的"不倒翁"冯道,时人都认为其识时务者为俊杰,是非常对的。

但是到了宋代,士大夫们开始注意气节,冯道就被骂的一文不值了。此后气节观不断地膨胀发酵,涌现出了诸多对于皇帝与王朝愚忠的角色,例如说岳飞、文天祥等人。而皇帝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愚忠并且愿意为封建王朝殉难的人。因此这些人也被大肆宣扬。

因此方孝孺作为文坛种子,他必死。因为朱棣也需要一个气节代表,一个为了建文帝死节的气节代表。建文帝有自己的死忠,我朱棣自然也有我自己的死忠。因此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之下,方孝孺必死而且还要将其死宣传出去,尽可能地壮烈。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