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魏延之死:为何成了三国最大的冤案,还毁了蜀汉大业

时间:2023-07-29 11:02:1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219年,刘备在曹操夺下了汉中,并顺利进位汉中王,这让他的事业走向了巅峰。为此,刘备开始大肆封赏功臣,他将手下的4位名将,关羽、张飞、黄忠和马超封为了四方将军,但有一个人的封赏,却出乎所有人预料,他就是魏延,刘备将魏延封为了汉中太守,让他镇守汉中。


(资料图)

刘备共有3块重要地盘,荆州、益州和汉中,益州是蜀汉国都所在地,刘备亲自坐镇,荆州由关羽镇守,战略要地汉中,最有可能由蜀汉骨干成员张飞镇守,但出人意料的是,刘备交给了魏延。

刘备当着群臣面问魏延,今日对你委以重任,你当该如何做呢?魏延对刘备说:"如果曹操以天下之兵来攻之,我愿替大王挡之,如果曹操只派一偏将率十万之兵来攻汉中,我将为大王灭之"。这为魏延赢得了刘备的赞赏,但魏延没有说大话,这之后的数十年,他镇守的汉中固若金汤,曹魏从来没有攻破过。同时,魏延还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为蜀汉建立了赫赫功勋。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通过斗争,扳倒了李严,将兵权控制在了自己手中,然后为了兴复汉室,开始了北伐。这个时候,蜀汉的张飞、马超、黄忠等名将皆己去世,魏延成了蜀汉军中的二号人物。

演义中,魏延和诸葛亮不和,处处打压魏延,但历史上,诸葛亮很重视魏延,将他提拔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还多次让魏延单独领兵作战。同时,魏延和蜀汉的元老人物李琰发生矛盾时,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站在了魏延一边,将李琰遣送回了成都。不过魏延和诸葛亮之间,也不是没有一点分歧,诸葛亮做事小心谨慎,不喜欢冒险,魏延为了追求更大的胜利,喜欢兵行险着。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由于曹魏镇守战略要地关中长安的是夏侯楙。夏侯楙是个沉迷酒色的草包,才能平平,因为是曹操的女婿,靠关系才谋得了这个要职。魏延看出良机,他提出让自己带一支精兵,从子午道出兵,出其不意,一举拿下长安。然后诸葛亮亲率大军从斜谷出发,两军最后在长安会师,这就可以控制咸阳以西的地方,使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取得理想的战果。

魏延的子午谷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子午谷道路特别艰险。还有,魏延偷袭,带不了多少粮草,他如果不能顺利拿下长安,或者诸葛亮大军未及时和他回合,他会面临危险,甚至会被曹魏大军全歼,所以一向小心谨慎,不愿冒险的诸葛亮,否决了魏延的计策,这让魏延心有不满,抱怨到:"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但诸葛亮为人比较大度,没有因魏延的抱怨和不满而责罚魏延。

但诸葛亮可以容忍魏延,杨仪就容忍不了魏延,杨仪因为善于筹措粮饷而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但他"性狷狭",和魏延不和,时常闹矛盾。不过魏延性格强势,还是武将,甚至要拔刀要杀了杨仪,这让他和杨仪的较量中,占据强势地位。不过诸葛亮因为爱惜两人其才,不愿惩罚其中一人,只是让费祎从中调和,尽可能化解两人的矛盾,但这为魏延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诸葛亮活着时,他可以压制魏延、杨仪,使他们不敢有出格举动,但诸葛亮病逝后,两人的矛盾彻底爆发。

诸葛亮去世前,将费祎、杨仪、姜维等人叫到身边,安排后事,但是魏延没有参加,诸葛亮却安排让魏延率军断后。魏延是蜀汉的鹰派,他得知诸葛亮去世后,依然要求费祎联合签署军令,继续北伐,但是费祎却出卖了魏延,他安抚魏延,说去给杨仪做思想工作,让他同意北伐,但回去后,却和杨仪立马执行丞相的撤军计划。魏延得知后,一怒之下,抢先南归,还烧掉了栈道。

这让魏延和杨仪彻底决裂,魏延和杨仪纷纷上书,指责对方起兵造反。魏延因为性格因素,得罪了不少人,朝中文官都偏向杨仪,但刘禅派去查看情况的蒋琬,还未赶到,魏延就因"谋反"而被士兵抛弃,最终被蜀汉大将马岱斩杀了。

魏延从无谋反之心,即使他和杨仪不和,遭人排挤,也没想过背叛蜀汉,反而杨仪,在被蒋琬和费祎架空后,说出了早日今日,他应该在丞相去世后,率兵投靠曹魏的话,导致他被刘禅处死,所以魏延之死,是一个冤案。魏延去世后,杨仪也没有成为赢家,他不久后也被杀了,这让蜀汉元气大伤,陷入了"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只剩姜维独木难支,最终走向了灭亡。

魏延之死,虽然是拜马岱和杨仪所为,马岱杀了魏延,指示者是杨仪,但如果费祎不欺骗魏延,而是极力调和两人矛盾,或者诸葛亮在世时,解决好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或者临死前安排撤军事宜时,让魏延参加,或许可以改变一切,缓解魏延杨仪的矛盾,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魏延之死,虽然杀魏延的是马岱,但罪魁祸首是杨仪,而诸葛亮和费祎,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