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唐太宗吃饱了撑的,修啥《晋书》?

时间:2023-06-28 18:56:2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檀弓 时拾史事 今天


(资料图)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贞观二十年(646年),一条劲爆的消息从宫里传了出来。原来是刚揍完高句丽回来的大唐总扛把子--李世民下了一条诏令。一帮草民围上去看诏书,认为老大肯定是想拉点人再去高句丽掐架,有好事的人在下面小声唏嘘说前朝皇帝才吊死在江都几年啊,都忘啦。

"制作虽多,未能尽善",有识字的边看边读这份诏书,"不对,不是打仗,陛下说要重修《晋书》"。没错这份诏书就是值得在史学界大书特书的《修晋书诏》。原来搞了半天是要修本《晋书》啊!

修史书这种事大唐老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早在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刚上台没多久,就下令设梁、陈、齐、周、隋五朝史编修机构,重修五朝史。不过说是要修五本书,但《梁书》、《陈书》全是姚察、姚思廉父子独立完成的,《北齐书》也是李百药之父李德林在齐时就开始创作,严格说来只有《周书》、《隋书》算是官方修纂的,而这恰恰开了一项先例。

啥是官修史书?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史学界的瑰宝,也是我国的传统正史,而这些正史的写作历史也很有特点。隋唐之前史书多为私人撰写,后经朝廷追认,即可列入正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多是如此。

南北朝时期政府认识到了舆论的影响力,于是各大政府纷纷插手正史的修纂,不过由于没什么先例可循,官方多是挂名而已。例如南梁萧子显的《南齐书》和北齐魏收的《魏书》说是奉诏修史,然而这两本书就完全是这两个人写的,尤其是萧子显,本身就是南齐王室,《南齐书》简直就是他为自家修的家谱。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大隋建立,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诏禁止私人撰修国史。杨坚还以魏收书"褒贬失实",命魏澹另撰魏史,尊西魏为正统(政治正确),也叫《魏书》,但是后来还是魏收的那本流传了下来。所以隋朝官修史书就算是失败了。

吃饱了撑的,为什么重修《晋书》

好了,虽然隋朝修过史书,本朝太宗也修过史书,但是也就这样了,史书嘛,有钱就修喽。不过广大的吃瓜群众还是从这次的修书名单看出了不一样的地方。

说到这我们来看看本次《晋书》编纂委员会的委员们。监修三人:房玄龄(司空)、褚遂良(中书令)、许敬宗(太子左庶人);参与编修:令狐德棻(秘书少监)、来济(中书舍人)、李淳风(太史令)等十八人;

特邀作者:李世民。

既有朝廷高官,又有学界大拿,连总投资人李世民都亲自写下四篇"御撰"(见司马懿、司马炎、王羲之、陆机四篇文章后)。可以看出朝廷很重视这件事情。事实上《晋书》修完后,为以后历代所效仿,此后历代正史的修纂模式全是模仿《晋书》。还是那句话:《晋书》之后,正史才真正算是官修的史书。

说到现在,大唐的吃瓜群众还有一件不明白的事,那就是为啥要重修《晋书》,不是有《晋书》传下来嘛,而且还有那么多版本。

不光吃瓜群众,刚接到命令的时候房玄龄和褚遂良也是一头雾水,带着这个疑问他们来到了大唐国家图书馆(秘书省)查阅关于《晋书》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太宗之前,人家南北朝的多家大V修的这个《晋书》啊有十八家之多,编年的、纪传的、完整的、断代的等等等等,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人家编不出来的。用一千多年后陈寅恪的话来说就是"唐以前诸家晋书,可称美备。"

带着这些疑问,房玄龄和褚遂良把查到的《晋书》列了个表,拿去问副馆长令狐德棻,为啥放着这么多好书不用,非得修本新的,这不折腾人嘛。

(*考点)

假装是房玄龄和褚遂良列的表

书名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作者

备注

《晋书》

晋著作郎王隐

九十三卷。隋代存八十六卷,今有汤球辑本十一卷。

《晋书》

晋散骑常侍虞预

四十四卷。下迄于明帝。隋代存二十六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鲁迅辑本一卷。

《晋书》

晋中书郎朱凤

十四卷。下迄于元帝。隋代存十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中兴书》

宋湘东太守何法盛

七十八卷。起于东晋。今有汤球辑本七卷。

《晋书》

宋临川内史谢灵运

三十六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书》

南齐徐州主簿臧荣绪

一百一十卷。今有汤球辑本十七卷、补遗一卷。

《晋书》

梁侍中萧子云

一百零二卷。隋代存十一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史草》

梁吏部尚书萧子显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