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刘备死后11年,遗孀吴皇后就引发一丑闻,刘禅愤而杀死一国家栋梁|全球热点评

时间:2023-06-12 19:05:5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的观点就不同,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说是绝对的对,或是绝对的错。同样,评价一个人也是如此。

就说刘备之子刘禅,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比较两面化。有人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心宽体胖,懦弱无能。但也有人说,刘禅韬光养晦,擅长为君之道。


(资料图片)

那么,真实的刘禅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下面这则故事,大家就会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智囊全集》记载:章武三年(223年)4月,刘备去世,同年5月,刘禅称帝,尊吴皇后为太后。

刘禅是个孝子,他见吴太后在宫中过得无聊,每到春节,便会让官员的妻子们入宫拜年,哄太后开心。这本是一件孝举,是一件好事,但却闹出了人命,弄出了一件丑闻。

《智囊全集》记载:在公元234年,刘琰妻子胡氏,如往年一般,打扮的漂漂亮亮,进宫给太后拜年。太后对于这位能说会道,长得又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的胡氏,很是喜爱,便将她留在宫里,多陪了自己一段时间。

一个月后,胡氏高高兴兴的回家,以为丈夫定会万分想她,会忍不住给她一个拥抱,再说了,太后能留她在宫里一个月,这也是一种殊荣,丈夫应该会以她为傲。

胡氏喜笑颜开的去见了丈夫,想和丈夫说说贴己话,没想到,丈夫见到她,抬手就给了她一巴掌。胡氏被打懵了,泪眼汪汪,一脸委屈的模样,完全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居然惹丈夫这么生气。

原来,刘琰见妻子在宫中呆了这么长的时间,便以为她与刘禅做了愧对他的事。他认为自己头上戴了一顶绿帽子,心里火冒三丈,见到妻子胡氏,不想听她解释,直接就给了她一巴掌,先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

打完这一巴掌,刘琰还觉得不解气,又下令让亲兵对胡氏行刑,鞭打胡氏500鞭,打完之后,还一脚踩在胡氏的脸上,狠狠的碾了碾,又命人将她丢出府外。

又被如此重罚,又受如此羞辱,胡氏怒火滔天,怨气丛生。事实上,她在宫中,确实只是陪太后聊天而已,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刘琰的事情。

刘琰不分青红皂白,不问是与非,只凭心中的猜想,就如此欺辱她,她意难平,一怒之下,便将丈夫告到了官府。

于是,"胡氏与刘禅苟且之事",成了一件丑闻,传扬了出去。

刘禅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想想也能理解,他莫名其妙背上奸夫之名,怎么可能不生气?

刘禅这一气,刘琰就遭殃了,官府给出判决书:"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随后判决刘琰弃市之刑。

可能有些人会说,刘禅这也太小题大做了,就因为刘琰辱打了妻子,就对他施以酷刑,太过于残暴。刘琰怎么说也是随着先帝东征西战的大将,立过无数战功,怎么能因为一件小事,就要了他的命呢?这也太寒人心了。

有这种想法的人,只能对你说一句:"你太圣母了",而且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智囊全集》看得很透彻,他对刘琰之死,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刘琰是把自己作死的。

实际上,从刘琰的身上,我们能够深刻的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刘琰那一张嘴,早就给他惹过祸了,让他吃过苦了,可就算如此,他还是没有学乖,依然我行我素,最终才酿成大祸。

此事过后,刘琰的骄傲自是被击得粉碎,他开始有些郁郁寡欢,神智都有些不清醒了。

本以为这件事后,他能收敛几分性子,管管他那张嘴。没想到他后来还变本加厉,连后主刘禅都敢诋毁,最终惹怒了刘禅,招来大祸。

从刘禅和刘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明白两件事:

一:做人应该管住嘴,在说话做事之前,先在脑海里想一想,然后再行动。否则,心直口快,可能会引来大祸。笔者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用"我是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这类话来搪塞自己说的错话,请求别人的谅解。但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不同,想法不同,有可能你觉得是无所谓的一句话,在别人听来,却是伤人的,却是遭人恨的。所以,不要找借口,管好自己的嘴,这才是为人处事,与人交往的正确做法。

二:从此事中我们也看出刘禅的真正为人,他绝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做事,自有一套章程,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知道该什么时候强硬起来,杀一儆百。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让人惊艳的一面。

刘琰这人,本事没多大,口出狂言的功夫却是不弱。他仗着自己资格老,便不将旁人放在眼里,对着谁,他都敢说刺耳的话。

《智囊全集》记载:某一日,他大言不惭的对魏延说:"你魏延算个什么东西?"

魏延也是个暴脾气,听到这话,他当然忍不了,当时就和刘琰急了。后来还是诸葛亮出面,平息了此事。

诸葛亮指责刘琰,点明了他和魏延的差距,让他明白,他和魏延作对,最终不会有好下场。刘琰听后,吓出一身冷汗,急忙写了一封检讨信:"琰禀性空虚,本薄操行,加有酒荒之病,自先帝以来,纷纭之论,殆将倾覆。颇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国,原其身中秽垢,扶持全济,致其禄位,以至今日。间者迷醉,言有违错,慈恩含忍,不致之于理,使得全完,保育性命。虽必克己责躬,改过投死,以誓神灵;无所用命,则靡寄颜。"--《智囊全集》

诸葛亮念他只是逞了口舌之快,没犯什么真正的大错,便对他小惩大诫了一番,将他遣回成都闭门思过。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