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古代死囚为什么都要秋后问斩,又为什么定在午时三刻斩首呢

时间:2023-06-11 15:04: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观古今看世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家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可能都看过官员判处罪犯死刑,然后来一句收押大牢,秋后问斩的场景,也想必都看过这么一个桥段:一个刑场,罪犯跪在地上,身后插着亡命牌,然后监斩官看看天空,之后又看看日晷,最后抽出案堂上的令箭,往前一扔喊道,午时三刻已到!斩!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秋后问斩呢?又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斩首呢?

秋后问斩

秋后问斩这个说法,事实上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左传》当中就有"秋冬行刑"的记载,而且《礼记月令》一书当中也有"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的说法。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在古时候,人们对自然还没有现在这么清晰的理解,他们认为,万事皆有天意定夺,无论是丰收与否,亦或是灾难之年,这都是上天注定的,所以人的行事活动都必须符合天意。

春夏之际,万物欣欣向荣,蓬勃生长,意味着新生,此时动死刑显然是违背天意的做法,而到了秋天,草枯叶落,万物萧条,正是天地肃杀之时,所以在这个时候处以罪犯死刑是合乎天意的做法。时间一久,秋后处以死刑便成为了一个传统,并写在了法律条文之上。

而且秋后问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起到震慑警示的作用,因为在古时候,可没有什么大棚技术,秋冬之时,田里就基本没有什么农活可干,到了所谓的农闲时期。这时候的百姓一般来说,没有那么的繁忙,而中国人的天性之一就是喜欢凑热闹,斩首死刑犯一般都有人去围观,而旁观砍头,无异于一次普法教育,让百姓知道不能犯法,否则便会人头落地,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警示的作用。

午时三刻

众所周知,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子时是现在夜里十一点钟到凌晨一点钟,这么推算一下,午时代表的就是中午十一点钟到下午一点钟。至于午时三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是很准确,从唐朝开始,一个时辰便被划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前一个小时为初,后一个小时为正,所以午时三刻也可以表示为"午初三刻","午正三刻",不过一般来说,午时三刻指的应该是午正三刻。

那么为什么选在午时三刻问斩呢?这是因为古代人都信奉鬼神之说,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怪,而鬼怪属阴,午时三刻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处斩囚犯,可以冲淡阴气,而且强烈的阳气可以使鬼怪魂飞魄散,如此一来,就可以让被斩囚犯连鬼都做不成。除此之外,在民间也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之所以在午时三刻处斩囚犯,是因为"午时三刻"是人一天当中精力最为微弱的时刻,在这个时候处斩,囚犯的痛感是最微弱的,体现了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作者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