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环球资讯:光武帝手下头号功臣,年仅24岁便当上当朝宰相,却因为一场败仗名望大损

时间:2023-06-08 16:53:3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透过历史的瞳孔可以看到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同时也蕴含着哲理,让我们一起推开历史的大门,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资料图片)

在帮助光武帝刘秀打江山的众多功臣中,功绩最显著的有28位,这便是所谓的"云台二十八将",而在28位大功臣当中,排名首位的则是大司徒邓禹。那么,邓禹是何许人也?他都有哪些骄人的功绩?

邓禹是刘秀在太学中的同窗好友,在后者招抚河北期间投效,为其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见《后汉书·卷十六》)的总体战略,帮助他建国称帝,时在建元元年(25年)。刘秀称帝后,将邓禹的功劳定为第一,进拜他为大司徒(即丞相),并命他率军收复故都长安,降服赤眉军。此时,邓禹年仅24岁。

邓禹帮助刘秀制定总体战略,功劳最大

邓禹率军进入关中后,鉴于赤眉军的势力虽然很强大,但由于军纪不整、作风粗暴,经常劫掠地方,由此迫使百姓们纷纷出逃,时间一长难免会陷入缺粮的困境,彼时再攻取长安,将好比探囊取物般容易;但如果现在进兵,很可能会遭遇挫折。所以邓禹为避免无谓的牺牲,便决定攻略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以形成对长安的外围包围圈。

所以,尽管有光武帝的屡屡催促,邓禹还是坚持自己的计划("以关中未定,而禹久不进兵,下敕...禹犹执前意。"引文同上),将军队分为三股,自己率主力平定北地,第二支负责攻取上郡诸县,第三支则由将军冯愔、宗歆分领,负责防守枸邑。邓禹的战略设计本来很合理,但却被一次突发事件搅乱。

光武帝刘秀

原来,冯愔、宗歆两人性格不合,在驻守枸邑期间因争夺权力而发生内斗,最终冯愔杀死宗歆,并率军队反击邓禹。虽然冯愔被部将黄防逮捕后献给朝廷,但邓禹却由此方寸大乱,为了能再度获得光武帝的信任,以消除刘秀对他治军能力的怀疑,便决定进攻长安。

建武二年(26年)春,赤眉军因军中缺粮,主力离开长安到右扶风就食,邓禹闻讯后进入长安,并在城中大肆庆祝。然而没多久,赤眉军主力便回师长安,邓禹难以抵抗,只好率军逃奔高陵。在这种情况下,光武帝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便下令邓禹退出关中,可后者却出于复仇的心理,竟连连驱使饥饿的士兵出战,结果每每大败而回。

邓禹在关中讨伐赤眉军,屡战屡败。其实对于优秀的将帅而言,胜败乃兵家常事,若不肯接受失败,总想着"翻盘",便跟输红眼的赌徒没甚区别,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输得精光。邓禹是一位出色的谋略家,但不是一位合格的统帅。所以等到他屡屡被赤眉军挫败后,非但没有进行反思、修整,反而不顾一切地出兵再战,结果给自己招致奇耻大辱。

建武三年(27年)春,赤眉军因为缺粮再次离开长安,并打算出关到河南、山东劫掠,光武帝闻讯后在宜阳设防,准备将其一举歼灭。按照战略部署,邓禹应该在关中放赤眉军一条"生路",然后率军尾随他们,待到敌军行至宜阳附近时,再采取夹击的方式消灭他们。然而邓禹竟置总体战略于不顾,率部在潼关以东的湖县邀截赤眉军。

邓禹在关中与赤眉军作战形势图

战争的结局可想而知,抱定必死之心的赤眉军大败汉军,杀伤3000余人,迫使邓禹只率少数残兵仓皇逃往宜阳,实在是狼狈到极点。经此一战,邓禹名望大减,被迫辞去大司徒的职务。好在光武帝念及邓禹昔日的功劳,没有对他进行惩罚,数月后又拜他为右将军。

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与异相遇,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余人。禹得脱归宜阳。引文同上。

此后31年时间里,邓禹虽然还在朝中做官,并且极受光武帝优待,但只不过是一个位高权轻的清要之臣。好在邓禹也清楚自己的地位,所以为了避祸便谨言慎行、阖门自守,并整饬家规、教养子孙,严禁他们仗势欺人。不仅如此,邓禹不修私产、不谋私利,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的赋税,因此使得光武帝更加尊重他。

邓禹虽然名望大损,但依然受到朝廷优待

明帝即位后,进拜邓禹为太傅,对他极为优待。永平元年(58年),邓禹寿终正寝,享年57岁。邓禹死后,朝廷下令厚葬,赐谥号曰元侯。邓禹子孙中显贵者极多,如孙女邓绥以太后身份执政,孙子邓骘以大将军辅政,玄孙女邓猛女则做过桓帝的皇后,至于其他做过朝官、郡守的,更是难以计数。

历史中的哲理总是这么令人着迷,好了,今天小编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下期再与小编一起走进历史长河,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吧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