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诸葛亮的失败经历说明:有两类聪明人需要警惕,越远离越好 环球报资讯

时间:2023-06-07 16:04:2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诸葛亮的失败经历说明:警惕这两类聪明人,否则会被坑得很惨

导语:诸葛亮非常受大众喜爱,可很多人人印象中的孔明都出自演义,演义中的他甚至可以呼风唤雨,像是从历史小说变成了玄幻作品。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事实上孔明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他身上也有过很多失败的案列,而他一生中的两大败笔说明了一个道理:警惕这两类聪明人,否则会被坑很惨。

第一:包藏野心的聪明人,这里要说的人就是马谡。他出自荆州豪族,是孔明最为器重的后生,一直在培养他,并因此不惜忽视刘备的临终遗言。当第一次北伐时,面对将星济济的蜀汉军营,有魏延、吴懿这样的老资格在前,他硬是不顾脸面任用了马谡,最终丧失了击败曹魏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街亭一役之后,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孔明是再也无力回天的了。

当然孔明是出于培养新人的目的,至于为何只培养马谡而是别人,那就是孔明的一点点私心了,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并不能说是任人唯亲,毕竟马谡的才华之前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离间司马懿,还是攻心取南中,他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谋略水平,由此可见他也并不只有纸上谈兵的能力。而他之所以在街亭举动失宜,是因为他的野心,他不想单单防御,而是打算一举击破张郃,建立军功,从而打脸那些否定自己的人,所以他才摆出进攻的阵型,结果被更加老道的张郃给破解了。

第二:自以为是的聪明人,这里是指杨仪。杨仪起先是关羽属吏,后来又深受刘备喜爱,刘备死后,又受到了诸葛亮的器重,在北伐时负责军队的后勤,他办事有条理,保证了数万大军后勤的有序供应,可见他的确是很有才干的聪明人。然而此人业务能力虽强,可是私德并不怎么好,而且长期和魏延闹不和,这让孔明也十分揪心,只能让费祎不断出面调停。

公元234年,孔明临终前在大帐内安排了后事,让杨仪接管军队,这本是丞相对他的信任,他应倾心尽力才是,可是他却借此机会以公谋私,利用自己和魏延的矛盾,诬告其谋反,最终将其杀死,不仅如此,事后他还踩着其头颅进行了一番侮辱,身为堂堂丞相长史,私德却如此不堪。回到成都之后,他以""平叛功臣""自居,可刘禅不但没有重用他,还慢慢冷落了他,他因此心怀不满,口出怨言,最后被废为平民,并在流放途中自杀。

结语:大家都喜欢聪明,因为他们睿智,办事利落,值得信赖,然而有一些聪明人却并非那么可靠,那些包藏野心的聪明人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坑你一把,而那些格局狭隘,没有长远的眼光的人,常用公权力来谋私利,这类人也是不值得去重用会深交的,如果你的身边有这两类人,一定要警惕。因为他们的能力很强,同时破坏力也大。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