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每日热讯!周勃等人平息诸吕后,手握重兵,何不自立?

时间:2023-06-04 10:01:0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帝王魅力我主要就讲三条:

第一条吸铁石的人格魅力:

这种个人魅力真的无法说嘴,确实第一有自身天生带来的天性,第二有自身的社会交集交流。每一代开国明君刚开始身边没有什么人才下属,但本身他有一定人格魅力才能吸引一些人才追随他,而且越来越多人投靠他。首先他就和普通人一样有能让人感觉靠的住的人品,才能聚集一帮朋友互帮互助。例如贫民皇帝朱元璋拥有徐达常遇春一帮生死弟兄的帮助。小吏皇帝刘邦有樊哙萧何周勃等一帮沛县兄弟簇拥他起兵。李世民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是礼贤下士,喜欢结交秦叔宝程咬金一帮草莽英雄和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有这帮人帮助他到处厮杀立下无人比拟的战功,为后面夺皇位打下厚实的基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后来因为他们在世间人群里闯荡锻炼显现出来的的人品,心智,能力,志向等成长非常了不起,拥有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和尊贤下士的优秀能力和良好品德,独特的个性魅力,超常的团结聚合人才能力,知人善用的眼光,分辨大势小体的洞察力等综合能力。本人魅力加上天资禀赋,努力奋斗与识人利势,抓住机遇,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利用特有的天赋和性格充分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取得天下这样的宏伟目标。千古帝王的制胜绝学,百代风流的杰出智慧。有着狐狸的智慧、狮子的勇猛、狼的攻击性、圣贤的明德……这些集合一身的众多品质不是谁都全有的。

第二条综合素质能力:

我们看历史上的很多有名帝王,他的武功不见得是第一,他的文略智谋也不见得是第一。这些当代数一数二的人物基本在他的文成武将臣子之中,那为什么他能当皇帝呢?我们借用汉朝开国皇帝汉高帝刘邦的一段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以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刘邦说,运筹谋略决胜千里他不如张良,安抚百姓筹措粮草他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这三方面的顶尖豪杰精英,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资本。

这充分说明君王不一定非得有单独一项顶尖的才能。刘邦识大体、懂大体、用大体为目标。同时知人善用,任人所长;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知道君为舟,民为水,可载舟可覆舟等这些识大体、懂民心、晓用人等等这些综合素质高,这就是他得天下的资本。

第三条知人善用的驭人之术:

知人善用是身为帝王的第一明智之举,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是亡国就是昏君居多。(三国时的哲学家刘邵在他写的《人物志》中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一味协调无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

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统筹众多的有才能的人”)所以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掌握君道真谛就是知人善用,知道一个人有啥才能本领,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让他发挥他本身最大的能力,这是明君最明白的驭人之术。

例如周文王用姜子牙等人,刘邦用韩信萧何张良等人,秦始皇用白起等人,李世民用李靖秦叔宝魏徵等人,刘备用诸葛亮赵云黄忠等人,朱元璋用刘伯温徐达等人……每代开国皇帝都懂得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道理,并很好的驾驭这些各方面的顶尖人才和英雄豪杰,才能够打下一片江山。

周勃个人特质:

周勃是跟随刘邦起兵的一员悍将,其少年时家贫,靠编织养蚕的蚕箔为生,还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箫。但是弓马娴熟,跟随刘邦起兵他的能征善战,带兵打仗冲锋在前的勇猛就显露出来了。可以说在一军之将里周勃是佼佼者,但其为人憨厚刚直,不习经术,鄙薄儒生,不爱说话,比较沉默寡言又是直率急性子,不喜欢咬文嚼字。也就是说作为武将周勃绝对合格,但他看不起文人,这一点就让他无法成为帝王。战场厮杀靠武将,谋略安邦靠文臣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你看不起文人,文人如何能跟随你服从你。就如刘邦打下天下之后,萧何文臣谋士得官位比樊哙武将都高,樊哙不服,去问刘邦。

刘邦说“萧何等是功人,你等武将只能称为功狗。”就用一个猎人带着猎狗打猎的故事来比喻:“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那意思就是有文人谋士的智慧指挥,才有你们这些武将的立下战功的机会。这说明一个在勇猛的武将,没有文人谋略之士的辅助你是无法多的天下这样的大位的。例如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武功方面带兵打仗天下第一,可是他们知道要想夺取天下当皇帝,就必须还要一批有才能的文人谋士之人,文臣武将缺一不可才行。周勃对这些文人谋士就没有吸引人才谋士的能力和魅力,所以成不了大气候,更何况是当帝王更不行了。

还有周勃缺少大谋略家的大气魄之外,还缺少知人善用的驭人之术能力。在他和陈平帮助汉室宗亲夺回汉朝天下后,功劳可谓很大,被任命为右丞相之职,可谓位高权重。可是当汉文帝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发愣,老实回答不知道。汉文帝问他:“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还不知道,急出了一身冷汗,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于是有了“汗流浃背”这个成语和典故。汉文帝又问左臣相陈平,陈平也不知道,但是他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问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这件事充分说明周勃是一勇将莽夫,打仗行。掌控天下是需要管理各方面人才的,帝王是第一位的管理才能专家,周勃都不知道什么事归谁管理,缺少这种管理才能如何做的了皇帝呢?周勃的武功方面确实不低但只属于将才,比不上韩信的帅才吧?更比不上王才项羽吧?项羽失败最大原因就是持武狂傲,不识文人谋士之谋略这是一方面,偏武轻文,不会知人善用,不会聚贤纳才,不懂为君王之道!更何况比不上他的周勃呢!之所以周勃能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丞相,是反吕后恢复汉室之功,仅尽了武力之功,管理谋略当然不如陈平。没有陈平的辅助是根本不行的。当然还有以下其他的原因。

汉室江山当时的整个形态:

第一对内外部剿平的安定:

汉高祖刘邦经过最后的楚汉相争打下天下建国以后,封了八个异性王。这八个王没有一个是刘邦起兵的老弟兄,都是后来在征战中的一点点收服的骄兵悍将。对于开国帝王来说,能跟随他打天下的英雄豪杰和智谋名臣也只有他能降服,而他的继承者不一定能降服他们,为了汉室刘家江山的传承稳固,刘邦也就干了清除异性王的行动。这些异姓王确实也非常厉害,不但有自己的自管领域还有自己的军队,刘邦害怕他们造反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他知道他们的能力,谁也不敢保证在他去世后这帮王不造反。所以先消灭了功劳最大,威望最大的韩信,给后人留下了兔死狗烹的谚语。

第二内部百姓的安居乐业:

刘邦建国以后注重人民的休养生息,放士兵回家,解放因饥贫卖身的奴婢,这都是明智之举。前后消灭八王之乱刘邦整整用了十二年,也说明这些异姓王的厉害之处,就连他自己也伤在英布之下,还因此伤病而亡。要这样看,消灭八异性王也是稳固刘氏皇权的明智之举。杀这帮功臣也不光是他自己的担忧,还有那些文臣谋士的撺掇。当时国家外部有匈奴袭扰,和匈奴的战争也没占到啥便宜,为国家的安定,不得不采取了和亲政策,当国家稳定了,他也死了。

秦朝暴政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揭竿而起,秦国短命,两代就亡了,也说明了全靠武力和皇权强势是无法长治久安的,还得全天下的百姓心顺臣服才可以持续下去。刘邦很明智这一点,所以打下天下就干了释放士兵,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徭役之举,让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进行耕种经商。整体乱世和局部战争,刘邦一直打到死,对于全天下的老百姓来讲,到达安定和平的稳定局面是渴望的,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样的局面是全天下百姓珍惜可求的。至于谁当皇帝到是其次,对老百姓整个的明智与否的态度才是最大的形态,而刘邦做到了这一点,安定了天下大多数百姓阶层的生活和平持续,和平时代造反十有八九不成功,就是不知道老百姓大多数的诉求,不得民心就得不到最广大的人力支持,就很难造反成功,而汉朝初期就是这个情景。造反派无法获得天下大多数百姓的支持,只是统治阶级之间的争权夺势,而作为最大的皇权朝廷当然有最大的取胜优势。

第三统治阶层的帮派分化:

刘邦建立国家,先消除了异王威胁,又和亲了匈奴外部之患。最大的隐患就是他的儿子们争夺皇位,老年的刘邦还真有拿掉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他根据打天下的经验认为刘盈过于软弱,想更换钟爱的戚夫人儿子赵王刘如意。但吕后吕雉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在刘邦还是个沛县小吏时被吕雉父亲吕公一眼相中,觉得刘邦将来会是个非凡人物,于是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而当时刘邦有私生子却没有婚配,自己还不得志。

吕雉也算下嫁给他,他算占便宜了。后来刘邦开始打天下,吕雉不但做好了他老婆的位子,还为刘邦坐过牢,为刘邦被项羽俘虏差点死了。这一切经历都教会了吕雉对人性、对权势、对帝位的看重,所以她要保自己的儿子刘盈当上皇帝才可以保全自己这一脉。她知道最好谋略家是张良,就找挟持张良问计,张良不得已就给她出谋划策寻找到商山四皓辅助太子,说明张良太了解刘邦了,当刘邦看到四个八十岁的所谓圣贤智老辅佐刘盈,就误认为活到这样久的老头都是很懂世事的,他们都辅佐太子,那说明刘盈实力不低,再加上其他臣子反对废长立幼,劝他把皇位还是传给刘盈。恍惚看到刘盈实力丰满,如果自己不屈从大家的意识走向,很可能带来内乱,那当然不是他想看到的,因为这些原因刘盈总算坐上了皇位。这一切都是吕雉的聪明才智的实施结果,从而也让皇权顺利传承。

反吕后不反汉室的大旗吸引力:

士兵将领大多数都是和刘邦艰苦卖命打天下的,吕家屁本事没有,如同抢摘劳动果实的猴子,掌权以后狂妄不说还打压刘氏皇族和其他忠臣名将,有啥威望可言,于是很多人跟着周勃反了,配合外面的刘氏王族灭了吕家一族,重新拥立了代王刘恒为汉文帝。

总结:

至于问题说周勃为啥不代汉称王当然有很多原因,例如:

一、莽汉周勃只是忠于刘邦的一个武将臣子,有忠心在心。

二、周勃只是一个将才,没有帝王魅力,更没有帝王有的雄才大略。

三、周勃只是一员武将,上阵冲锋可以,管理天下还不如陈平。平起平坐和持平威望的人很多,无法服众,而他是没有能干的文臣支持他当帝王的。

四、周勃本人性格敦厚寡言少语,说话直率心机稀少,头脑简单。这样的人当朋友当下属绝对合格,就是没有当帝王的本质特性的。

五、当时的刘家天下已经稳如泰山,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那种造反基础,没有最广大的支持率。虽然吕雉后面一族掌控大权一时,但并没有掌控天下的能力,吕雉一死,其族人的平庸就显现出来了。完全在统治阶层的争权夺势情况里,刘氏一族还有很多王,加强其他老臣明将,实力雄厚,打败吕氏一族资本足够。所以反吕扶汉大旗打的起来。

六、而周勃个人没有帝王才能,没有自身资本积厚,没有管理天下本事,在加上当时时局,刘氏一族的实力。根本没有周勃什么事!

综合以上原因,周勃是没有帝王之才,没有实力和能力取代汉而自己成王的。

但刘邦没看错刘盈,刘盈确实太过于懦弱,吕雉当然也清楚,但她要稳固皇权天下,于是她亲自出马,聪明的吕雉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权势,开始杀人立威,干掉韩信可以说是在她一手操谋之下推动的。刘盈虽然顺利当了皇帝,其实所有实权全落入了吕后的手里,吕雉也是真有两把刷子,对有威胁的人心狠手辣,干净利落的处理。对政律也有自己的明智之举,对外也有修长城保长治久安的策略。刘盈虽然当了皇帝却是很窝囊,实权在母亲手里,连老婆都是吕后选的亲外甥女。刘盈确实比较仁慈,看不惯母亲吕雉的凶暴,不但保护过戚夫人的儿子自己的异母兄弟刘如意(刘如意虽然最终被吕雉抓到机会杀死了,但刘盈的本性善良还是为人称赞的)。也保护过其他兄弟,而且看到戚夫人被吕后整成人彘惨状非常悲痛,对于一个男人,对于一个身为帝王的男人多么憋屈,身为皇帝却受母亲桎梏,无法反抗最终忧郁而死。

吕雉唯一亲生儿子死了,她害怕别的刘家子孙接掌帝位对她不利。于是给她借机给娘家吕氏一族很多族亲入朝执掌很多权位,又立据传一个来路不明的号称刘盈儿子的刘恭为帝,实际所有的皇权实权全落入吕后和吕家的手中。好在曹参,陈平他们面上附和吕雉,没让刘邦和萧何修养生息的国策大道的以延续。吕雉立个幼儿皇帝,自己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朝廷号令一概出自吕太后,为中国太后专政的第一个开始的女人,开起了外戚专权的先河。吕后临朝重用吕家一脉和自己的宠臣,采取“无为而治”,让国家持续执行刘邦和萧何的安邦定国之策,也算让老百姓安定继续。但她立的刘恭皇帝长大略微懂事后,知道自己并不是皇后亲生儿子,而自己的亲生母亲死在吕雉之手,就口出怨言,号称长大之后要造反。吕雉听到这孩子的怨言当然害怕,于是废了刘恭帝位,并暗杀了他,改立常山王刘义为皇帝,改名刘弘。吕雉执掌控制朝廷达八年之久,临死之前告诫吕家人,当初汉高帝和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所以要吕家牢把兵权。不然她一死,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病变。也不可离开皇宫给她送葬,要掌握军队守卫宫殿,不要被人扼制。这说明吕雉很聪明,洞察文臣武将们的心机,也尽量采取办法开稳固吕家掌控权力。例如死后遗诏重赏群臣,大赦天下等。

可是吕雉一死,刘氏皇族集团和忠于刘家的老臣们立刻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周勃这个莽汉将军当然是忠于刘家的,打天下出身的周勃而且在军队里很有威望,文丞相陈平是智慧谋臣,于是二人谋划,陈平联系刘氏皇族的诸王在外行动;周勃跑到军营赤臂疾呼,问士兵们是拥护刘家还是吕家?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