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唐高宗是如何利用武则天,从而实现了大权独揽?_环球新动态

时间:2023-05-26 19:50:3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大多数国人都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能当上女皇帝,是利用了丈夫唐高宗李治,最终夺取了大唐政权。这种观点主要受到《资治通鉴》对于武则天"夺权"记载的影响。

《资治通鉴》记载为:

"(显庆五年)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móu)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麟德元年)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所谓"权与人主侔"、"二圣"并非形容武则天所独有。

"权与人主侔"最早出现在《汉书》中,用来形容汉哀帝刘欣的宠臣董贤受宠的程度。而"二圣"一词在记载隋朝独孤皇后的《隋书》中出现过,只是宫中习惯用语,并非天下共称。

因此,《资治通鉴》在描述武则天时,只是参用了前人的说法,据此就判定武则天利用高宗夺权,难免有失公允。

事实上,真正被利用的并非是高宗,而是武则天。

唐高宗即位之初,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作为顾命大臣,大权在握,尤其是长孙无忌作为元舅更是位高权重,而李勣行事低调,所以整个朝堂长孙无忌一派占有很大优势。

而唐高宗根基尚浅,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力量,所以高宗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政治的试探。

在这样的背景下,武则天便充当了这颗政治的探路石。

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提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百官对此也只采取观望的态度。高宗无奈地询问了李勣的意见。

李勣回答:"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短短一句话,表明了他支持高宗的政治立场。这之后,"上意遂决"。

紧接着,许敬宗在朝堂上奏,认为皇帝易后,乃是再正常不过的家事,他人不应干涉,明确支持高宗。

高宗性格深沉内敛,但并不懦弱,之前碍于长孙无忌的势力,一直无法施展,李勣和许敬宗的支持,无疑增加了高宗的信心,整个朝堂的形势也随之逆转,百官马上上表请立武则天为皇后,高宗遂下诏立后。

这场发生在两个身份特殊女人之间事件,绝非简单的"争风吃醋",而是唐高宗与长孙无忌的权力争夺战,"废王立武"的成功,标志着以高宗为主导,李勣、许敬宗、武则天为主体的新兴政治力量初获胜利。

这之后,长孙无忌方面遭遇了全面打击。褚遂良被流放,长孙无忌被诬谋反赐死,余党被清洗。几年间,高宗全面回拢权力,而站在政治前台的永远是武则天,这也是后人多认为武则天是野心家的原因。

乾封元年,唐高宗泰山封禅,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在社首山进行的降禅礼中,高宗初献之后,皇后武则天率六宫女眷,在宦官搭起的彩锦帷幔中向昊天上帝进奠祭物,后由越国太妃燕氏终献。

武则天亚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女性参与到国家祀天礼中,这历史性的一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是从武则天被立为皇后那天起,由高宗苦心经营的结果。武则天亚献是"帝后集团"最隆重的一次亮相,也是高宗全面收回权力的象征。

总之,武则天在政治场合的频频出现,并非是个人政治野心的表现,而是高宗逐渐回拢权力的表现,武则天充其量只是高宗的政治发言人罢了。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