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国一员虎将,本是民族英雄,却死在一个农民手中,令人唏嘘!

时间:2023-05-26 10:53:2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起三国中的猛将军,不得不提到毋丘俭,虽然他获得了赫赫战绩,但是人们却不怎么知晓。也禁不被人知晓。毋丘俭的一生两次攻打高句丽,并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新城之战中,打败吴军。可是他最后的结局不禁让人伤心,唏嘘不已。

话说,三国时期魏国为了攻打辽东的公孙渊,和高丽结成了同盟。但辽东被灭亡后不久,高丽即违约,出兵进攻辽东,想要攻打中国。曹魏大将毌丘俭临危受命,两征高句丽,烧毁丸都,高句丽几乎灭亡。毌丘俭北征高句丽的时机,他的出兵时间与曹爽发动入蜀战役的时间大差不差。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曹爽大权在握,威风八面。一方面亲自带兵主力进攻西南,另一方面命令自己的部下毌丘俭进攻东北。即使曹爽在兴势被王平打败,烦恼的头昏脑涨,但是毌丘俭却光荣的完成了曹爽给他的使命。他带着几十万的士兵在敌人的地盘战斗。打了数场激烈的战役,高丽差一点就要亡国。并且这场战斗使得从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东北再无兵乱。可是中国对朝鲜势力的征讨竟然就这么结束了。因为魏国后来陷入了深深地内乱,加上后来毌丘俭叛变,司马家一家独大。蜀国的姜维接替诸葛亮,七出岐山,北伐曹魏。于是乎中原不能顾上高丽,私认为这是母丘倹的间接原因

众所周知,《三国志》是在西晋时期成书的,而在西晋初期,王凌毌丘俭诸葛诞邓艾钟会这五个将领都是拿来当反贼典型的。所以作为晋臣的陈寿把这五个对司马家不忠的人汇聚在一个传里也没毛病。

但是在我看来,毌丘俭,他可是司马懿司马师两代父子的得力手下,征讨辽东、镇守淮南都有他的功劳。也曾上书劝谏晚年大兴土木的曹睿。应该说是很尽职尽责的魏臣。司马家对他十分体谅,一般来说谁也不会想到他会造反。因为他没有造反的动机,没有造反的理由。史学家认他的造反是对司马师专权、擅行废立之事,其中有杀害夏侯玄和李丰等人的不满。母丘倹重情重义因为他觉得他们不应该死,不该承受此等伤害。通过他和文钦造反后的上书我们可以看出,他把司马懿和司马师父子二人分别对待的,即肯定司马懿否定司马师。也正因为如此他陷入了政治斗争的泥潭中。我认为他是纯粹出于义愤而起兵。曹魏在毌丘俭起兵时,司马昭称全国兵力50万(因为有七万在毌丘俭手中),巅峰时期称兵60万,曹魏的总兵力一直就在这个账面上。可怜毋丘俭准备不充分,出兵唯唯诺诺不果断,有些浮躁。不等到天下的响应就过早的暴露自己的弱点,才使这次起义失败。我们可以说他在同代中算是比较优秀的将领,这一点在朝鲜的战争中我们可以窥探一二。可是,他也有不足之处。毋丘俭没有政治靠山,政治手腕不太好明。因此在激烈的官场中容易成为牺牲品。虽然他的起义和王凌相比准备十分充足,和诸葛诞的军事才干上他还要更强一些。

虽然淮南三叛都是差那么一点点成功。在起义过程中他采取了一个进攻型的领导方式,但军心没有把握好。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文鸯的决战成功上。但他和王凌诸葛诞相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况且司马师当时患了眼瘤病,毌丘俭如果用防守的办法,或许等到司马师死的时候,他们就会军心动摇。就地理位置而言寿春是淮南的治所,它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毌丘俭叛乱时因为害怕寿春被人偷袭而导致军心涣散,难以抵挡敌人的大举进攻。同时期的诸葛氏也有此类问题的困扰。虽然寿春粮草可支持一年,易守难攻,且加上这之前广泛的通过拉拢人心的方式,去树立威性,所以他能一直拖到粮尽方才城破,这长达半年之久。然后历史阴差阳错,错进错出没给毋丘俭投出绝杀的机会。总的来说,对毌丘俭我持同情的态度,认为他是真正的魏之忠臣。?

以上内容根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撰写。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