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每日讯息!74岁的李鸿章长途跋涉,出访欧美多个国家,外媒报纸均予以好评

时间:2023-05-25 20:47:3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文/徐永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清廷派往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回国后,朝廷却免去了他担任的所有要职,只保留了他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衔。被朝廷罢黜的李鸿章选择在京城贤良寺闲居。

1896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清政府想借此机会与俄国结盟,共同对抗日本。慈禧太后想起来失势的李鸿章,决定派他前往俄国,顺便访问欧美各国。此时,李鸿章已经是74岁的老人,加上甲午战败的打击,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出于对国家的责任感,他还是慨然从命。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李鸿章终于来到圣彼得堡。随后,其专列抵达莫斯科。在面见沙皇时,李鸿章显得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呈递国书时,特意将致贺礼物赠上,并致贺词""代大皇帝申谢俄皇拒日夺辽之美意,敬贺加冕上仪,更愿永敦辑睦""。

参加完加冕大典后,李鸿章开始与俄国人商谈起《中俄密约》。最终,双方商定:中俄两国针对日本的军事威胁结成军事同盟;俄国将在中国东北地区铺设铁路,与西伯利亚铁路接轨。

通过这一密约,俄国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地区,从而攫取了巨大的权益。而李鸿章却以为自己是以夷制夷,因此不无得意地说:""此约可保20年无事。""

后来的日俄战争却证明,李鸿章的做法是大大的失策。黄遵宪有诗曰:

毕相伊侯久比肩,外交内务各操权。

抚心国有兴亡感,量力天能左右旋。

赤县神州纷割地,黑风罗刹任飘船。

老来失计亲豹虎,却道支持二十年。

离开俄国,李鸿章前往德国。在回见完德皇威廉二世后,他专程拜会了俾斯麦--对于这位赋闲在家的前任德意志首相,李鸿章一直非常推崇。当天,俾斯麦以隆重的礼节在私人府邸里会见了李鸿章。

互致赞辞后,李鸿章谈起如何在中国推行变革""在我们那里,官府、国家都在给我制造困难,障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俾斯麦回答:""如果最高层完全站在您这边,许多事情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您也无能为力。""俾斯麦的话,让李鸿章心有戚戚。

拜访结束后,李鸿章又和随员参观了克虏伯炮厂和来复枪厂。陪同的军火商见他面露羡慕的神色,就劝他替清廷多买此类新式武器,李鸿章摇了摇头:""现在本大臣没有向贵厂购买的权力,回国后当再商议向贵厂购买利器事。""

结束了对德国的访问,李鸿章先后访问了荷兰、比利时,之后抵达法国巴黎。在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富尔接见李鸿章一行。此后的十三天里,他走访报社、学校、博物馆、工厂、矿山,还泛舟塞纳河上,见烟花点缀了巴黎的夜空,李鸿章顿觉""意甚欣然""。

在结束对法国的访问后,李鸿章开始了对英国的访问,英国人争相一睹这位东方伟人的风采。一位英国人这样描述他眼中的李鸿章:

他蓝色的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看他们的每个人投以优雅的微笑。他的神采给人以威严的感觉,像是半神半人,自信,超然。

觐见完维多利亚女王,李鸿章特意在下议院旁听了议院们的辩论,他坐着听了半个小时,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争吵。

令李鸿章感兴趣的是英国的海军。在普利茅斯港,见英海军""行列整肃,军容雄盛"",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已全军覆灭,不禁感慨万端""我在北洋竭尽心思,糜尽财力,俨然自成一军。而今思之,何止小巫见大巫!""

李鸿章访英,在英国工商界引发了巨大反响。他们纷纷设盛宴款待李鸿章,希望借助他开拓中国市场。李鸿章多次表示,只要自己在世一天,就会竭尽心力,为中国谋求富强。

离开英国后,李鸿章一行横渡大西洋,前往美国访问。轮船到达纽约后,各炮台鸣礼炮致敬,李鸿章一行登岸时,""空巷出观之士女,既如荼如火,复如霓如云""。

除了一些礼节性的参观、访问、宴请,他还特意拜访了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遗孀,在昔日好友的墓前,他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思绪仿佛回到十七年前与他并肩作战的日子。

几天后,他举行记者招待会,向美国记者们介绍了他对美国的观感。对于美国出台的《排华法案》,李鸿章认为它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报纸应该揭露真相。

离开美国后,李鸿章一行计划取道加拿大回国。在温哥华,李鸿章登船回国。途中,所乘轮船经过日本领海。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曾发誓终身不踏足日本之地,所以在到达横滨,需要换船时,他坚持不上岸。随从见状,只好在轮船间搭起一块木板,在风浪中搀扶着年老的李鸿章。

对于李鸿章此次出访,欧美各大报纸均给予好评。回京后,他向皇帝太后详细汇报了此次出访成果。五年后,他将在签完《辛丑条约》后呕血而逝。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