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全球观察:大明王朝覆灭时,开国名将的后裔是如何面对的呢

时间:2023-05-22 16:47:3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受演义小说的影响,大家对唐朝的薛仁贵的"薛家将"、宋朝杨继业的"杨家将"、呼延赞的"呼(延)家将"、岳飞的"岳家小将"喜闻乐见、交口相赞,以为自古以来,龙生龙、凤生凤,将门出虎子。那么,大明王朝覆灭时,对当年朱元璋麾下那一群狼虎将士的后裔没能应时而起,力挽狂澜,自然是感到既遗憾又疑惑了。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冷酷的。


【资料图】

要知道,将门未必生虎子,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英雄生出鼻涕虫的现象。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赵奢与赵括、刘备与刘禅、李文忠与李景隆这几对父子了。

另外,明正统年间发生了一件震骇天下的大事--土木堡之变。

在这场变故中,明朝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被毁,明朝军火武器研发被大大阻碍,明朝皇帝被俘,明朝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基本被一网打尽。

如上几项,后果最严重的就是最后一项。

因为,自此之后,明朝文官集团一枝独大,成为了国家的主宰。文官集团的大本营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区,无论是农业还是工商业,国家都征收不上应得的税收,导致明廷财政日渐匮乏。到了明后期,东北、西北地区出现了天灾人祸,明廷终于无力支撑,最后崩盘,突然猝死。

现在悄然流行起一种"阴谋论",说土木堡之变其实是明朝文官集团有意造成的,缘由即出于此。

不管这种说法成立与否,总之,明朝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基本退出明朝舞台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还有,在明英宗正统年间,明朝正式定都北京,南京被称为"留都",即"置官留守的首都",形成了"两京制"。

尽管两京各衙门官员地位相同,但南京各衙门官员多为虚衔,公务清闲,到此任职,则被称为"吏隐"。

除了"吏隐"的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的都御使、御史,翰林院侍读学士等等文官及充任监军的太监外,留都南京还容留有大量"勋臣"--即开国功臣和靖难功臣的后裔。这些人所构成的集团,也称世袭贵族集团。

世袭贵族集团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人魏国公徐弘基;开国第一猛将常遇春的后人怀远侯常延龄;开国第一谋臣刘伯温的后人诚意伯刘孔昭;靖难功臣赵彝的后人忻城伯赵之龙等。

这些人作为功臣之后,世代被国家眷养起来了,在政治上并不具有大的发言权,只好悠游林泉,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那么,自小娇生惯养、终生养尊处优,则动脑、动手能力就非常差了。

所以,当清豫王多铎在扬州展开长达十日的血屠行动,尔后重兵摧南京城,以南京守备勋臣忻城伯赵之龙为首的众多勋戚大臣心惊胆裂,力排众议,献城降清。

赵之龙说:"扬州已破,若不迎之、又不能守,徒杀百姓耳!惟竖了降旗,方可保全。"

形势不由人,众人大多默认了此议。

清军因此得兵不血刃,耀武扬威地从洪武门进入大明故都南京。

不过,要说明的是,怀远侯常延龄早在城破前一年辞官,不在投降之列,其后清贫一生。诚意伯刘孔昭则在南京失陷后逃出,积极组织军队抗清,屡战屡败,最终出海不知所终。

死得比靠悲惨和壮烈的是沐英之后黔国公沐天波。

沐家世代守云南,永历帝从广东逃往广西,再逃贵州,最后入云南,得到了沐天波的鼎力相助。

1660 年(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大汉奸吴三桂领兵攻打云南,永历帝惶然失路,逃入了缅甸。

沐天波生死相随,入缅后被缅甸国王残忍杀害。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