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手握30万湘军的曾国藩,在打败太平军的同时,为何不自己当皇帝-头条

时间:2023-05-21 09:54:1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前言:

有人说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军的时候,手中握有大量的兵马,在攻克金陵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挥师北上,进攻紫金城,也就是当中年老的慈禧老太后。手握重兵,节节胜利。如果曾国藩这么做了,就不是当时的曾国藩了。古代想要造反也需要有造反的条件,清朝末年的清军的情况,根本就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样。与洋人对战的赔偿以及各地的灾荒,曾国藩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心情。

清朝末年的政治环境十分的糟糕,清政府内部腐败无能,百姓生灵涂炭,外部有列强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入侵。在这种环境下,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由洪秀全领导的起义军在最初的时候,攻城略地气焰十分猛。太平天国运动之前,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之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更是加剧了农民的负担。大量的赔偿款以及对农民的剥削,最终农民再也无法忍受,起义像烈火一般熊熊燃烧。


(资料图片)

太平军的进攻势头让清军无法抵抗,在节节败退之后,清朝决定启用地方军队,曾国藩的湘军便应运而生。湘军采用了以史为鉴,以战争为师,从战争中获得经验的做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作战策略。这也为后来消灭太平军奠定了基础。

只不过在当时的那种清政府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曾国藩所率领的30万湘军,其实到最后也是苦苦撑下来的。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说,战争打的就是消耗。这话同样适用于湘军当中。很多原因导致曾国藩虽然手握重兵,但是却没有实力去推翻清朝廷。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在清朝那种环境下,最重要的还是银子。没有银子怎么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在湘军当中,关于欠饷的最高都有十五个月的时长,最少的也有七八个月。那么军中的士兵的状态是什么状态难以想象。

左宗棠曾经评论过:"诸将擢至总兵,则位尊金多,自为之念重。军中所以有"顶红心黑"之谣也"。战争到了最后,一些功成名就得人,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热血杀敌的将领。人心思变,能够坚持平叛成功,已经实属不易。尤其是这些将领,对于下面的剥削一层又一层,这些都是曾国藩多不能把控的。

在湘军当中同样分为四个派系,而且派系之间互相倾轧。真正在曾国藩手中的兵马之后5万多人。同时在外部又有其他军事力量,比如李鸿章的淮军以及僧格林沁的八旗蒙古军等等,还有外部洋人势力。这些势力的存在,根本不能允许曾国藩去做造反的事情。

在换句话说,没有粮饷就很难成事。更何况真正服从曾国藩的士兵是有区区五万人,清朝廷虽然战斗力不行,但是面对曾国藩的五万人,怎么打都是有胜算的。

还有就是曾国藩的为人性格的缘故,曾国藩家书想必很多人都看过。神兽儒家思想的曾国藩,如果要做出大逆不道的行为,首先他需要衡量当时的环境。外部势力和内部势力的混合状态,加上当时的清廷之所以能够存活下去,很大程度还有洋人的保护。为何如此说呢,就是因为当时的清廷欠着很多洋人的赔偿款,洋人自然不会希望清廷就这么灭亡。义和团不就是个很好的案例吗?

结语:

所以说曾国藩在造反这件事情上面,没有实力,也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情。各种压力的环绕在周围,他也不会考虑这件事。即使有推翻清廷的势力,那么接下来的一些烂摊子,他也不处理不好。又怎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