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清朝灭亡前夕,负责保卫皇室的禁卫军为何坐视不管?真相令人无语|每日速看

时间:2023-05-15 17:05:5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文/格瓦拉同志

在清末的军事改革中,除了组建起影响极深的北洋军外,还曾编练出一支保护皇室的禁卫军。其实从广义上来说,清朝的禁卫军是个"大杂烩",既包括守卫皇宫的侍卫亲军,驻守北京的满八旗劲旅,又包括负责京师治安的绿营兵。但是在严格意义上来讲,本文所指的禁卫军,则是在满清覆亡前夕,由清廷仿效普鲁士军事制度组建起来的,以保护皇室为主要职责的近代化宫廷卫队。

禁卫军由载沣提议创建


(相关资料图)

编练禁卫军的倡议,由曾出使过德国的醇亲王载沣(光绪帝之弟,宣统帝的生父)于1907年提出,并在他出任监国摄政王后付诸实施,时在1908年底。按照最初的规划,禁卫军的编制是两个镇(师),但最终却只建成一镇,兵源主要是驻京的满人士兵,此外还有蒙古骑兵以及来自直隶、山东的汉族壮丁。

禁卫军人数最多时,编有步兵2协(旅)共4标(团),骑兵、炮兵各1标,工程、辎重、机关炮、军乐、警察各1队(营),总计1.2万余人。因为肩负着保护皇室的职责,所以禁卫军不仅享受着最好的待遇,而且装备最为精良,拥有国内仅有的18门150毫米野战重炮,以及24-30挺马克沁式重机枪。

禁卫军官员出访奥匈帝国

禁卫军组建完成后,由载沣统率、调遣,贝勒载涛、毓朗和陆军部尚书铁良同时担任训练禁卫军大臣,军中骨干莫不是满清贵胄。载沣希望一旦局势有变,可以借禁卫军来保护皇室、扭转时局。然而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这支最让清廷信得过的劲旅,在王朝覆灭之际竟然没做丝毫的抵抗,便眼睁睁地看着江山易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武昌起义爆发后的局势说起。

武昌首义后,国内纷纷响应,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竟有15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使得清朝的半壁江山变色,而名义上仍拥戴朝廷的省份也多持观望态度。面对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载沣本想动用北洋三镇南下"平叛",但却尴尬地发现,自己根本就指挥不动这支唯袁项城之命是听的军队。载沣穷苦无计,最终在庆亲王奕劻等人的建议下,被迫搬请袁项城"出山"。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图

袁项城复出后,迅速组建起以他为核心的内阁,全面掌控国家军政大权,并迫使载沣放弃权利、退归藩邸,结束其短暂且备受煎熬的3年当国生涯。袁项城掌权后,一方面命令部将冯国璋率军南下,进攻武汉三镇(不久被撤回,改由段祺瑞主持作战事宜),另一方面则派人跟南方代表密商,以便倾覆清朝,扶立他本人为大总统。

按照常理分析,值此危难之际,作为保卫皇室的禁卫军应当有所动作,即使不能南下作战,也应当搞一场宫廷政变,将心怀鬼胎的袁项城推翻。然而,掌管禁卫军的载涛(载沣之弟)却是个胆小无能之辈,因为害怕被派往南方作战,竟然辞去统领职务,将指挥权拱手让人。对于载涛的举动,袁项城乐得合不拢嘴,便任命冯国璋为禁卫军统领,就此将皇室最可信赖的军队收入囊中。

载涛辞职后,冯国璋掌管禁卫军

其实对于袁项城跟南方议和,准备逼迫清廷退位的做法,禁卫军中也不是没有抵触、怨恨心理,主张奋起一战、挽救满人江山的呼声也并不弱,随时都有哗变的可能。在微妙且紧张的情况下,冯国璋亲自站出来抚慰将士,并当众宣读清室退位可享受的优厚条件,以身家性命担保皇室成员的人身安全。

与此同时,冯国璋还宣布,即使清廷覆亡,近卫军目前享受的待遇只会变得更好,而不会变差。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冯国璋还声称,若将士们不相信自己,大可以派两名满人士兵时刻跟随自己,若是自己食言,可将他一枪击毙。

其实,即便是满人当兵,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吃饭穿衣,至于江山到底属满属汉,他们内心底其实并不在意。所以在得到冯国璋拿性命做担保的承诺后,这支为保卫皇室而组建的,以满人为主的军队,竟然就此完全打消奋起一搏的念头,眼睁睁地看着清朝走向覆亡。

由禁卫军改编而成的陆军第十六师

民*国肇建后,禁卫军被改编成陆军第十六师,除了一个团被派往紫禁城担任守卫工作外,其他的都始终跟随冯国璋,直到后者去世。冯国璋死后,第十六师的处境开始变得尴尬起来,几乎没一个军阀愿意接受它们。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依附于奉系的第十六师临阵倒戈,为直系最终的获胜做出贡献,而这几乎也是这支前禁卫军最为耀眼的表现。不久,第十六师被分解、改编,最后无疾而终。

史料来源:《清史稿》、《北洋军阀史话》、《北洋政府史话》等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