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嫌弃刘备弃其而去的两位牛人:一位威震北疆,一位吓退孔明 今头条

时间:2023-05-14 14:52:0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东汉时期天下战乱,群雄戈战,三国鼎足的精彩故事为后人所乐道,其中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家喻户晓。众所周知,刘备之所以后期能成就一番大事,参与天下三分之势,其很大原因在于他能礼贤下士,义聚群雄。

古言有云"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但鸢飞戾天者并不在少数,所谓贤士也往往难以抛却世俗势利的眼光来审时度势,选择有势力的主公从臣。故而在刘备早期时候,身边虽有些许人才,但由于当时刘备并无甚成就。所以原本跟随其身边的贤能大志纷纷转投他主,另择良栖。

一、刘备身为中山靖王之后,早期织席贩履让人瞧不起

刘备虽然对外宣传是中山靖王之后,后期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宣称匡扶汉室的主张。但在其早期未发家之前,家道中落。过的也就是平民老百姓的生活,生活贫贱,为生计所挣扎。

《三国志·先主传》原文中记载,"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这一点也常常在后期被其政治对手拿来抹黑诋毁刘备,说其为贩履织席的无能之辈,身份低微卑贱,难成大业。这也让刘备常有如鲠在喉的郁闷之感。

二、刘备意外获得徐庶,不料却遭曹操"横刀夺爱"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发军讨伐攻打刘备,刘备慌而南下,来到荆州投靠依附刘表。当时徐庶冲着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且信用义气四海显扬,认为刘备是自己所应归属的贤主,故前往投奔。刘备求贤若渴,对于徐庶的到来十分惊喜,并在日后创业过程中委徐庶以重用。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庶向刘备引荐诸葛亮,说其为卧龙之辈,若刘公能得此贤才,则天下之势可有其一份,则就引得了后来"三顾茅庐"之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死,其次子请求投降曹操,寄人篱下之所。而刘备即将迎来昔日仇敌,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他继续率众南行逃亡。不幸的是,徐庶老母在此过程中为曹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拜别刘备,前往曹营。

但其实另有一说徐庶早生异心,在创业初期跟随刘备的六年来,他冷眼旁观,认为刘备整日爱哭啼,无枭雄之气概,恐难成大事。恰逢当时曹操俘虏徐庶之母,这给了徐庶一个顺水推舟的借口,拜别旧主,投奔曹营。

其实除去徐庶,还有两位刘备昔日的旧交。在跟随刘备早期创业的途中,认为其难成大气候,中道抛弃刘备,另择良主。他们分别是田豫和牵招。

三、田豫初从刘备,后追随曹操助其镇守北方

牛人田豫,颇有些现在年轻人骑驴找马的架势,年轻时无甚资历,跟着刘备创业。也因为年龄尚小时就跟着刘备,刘备对他也很有感情,一度引为生死忘年之交。后来学艺师成,估计觉得自己志才兼备,刘备这个主公格局太小难成大器,容不下自己,便以母亲年老为托词拜别刘备只身还乡。

据《三国志·田豫传》载:"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也就是说田豫狠心抛弃刘备,让刘备痛失一位好友。

而在同一时期拜别刘备的武将还有赵云,我们知道,后来赵云投奔刘备并成为其旗下一大猛将。但田豫却没有重新投奔刘备而是选择了曹营,由此看来,他心里更推崇曹操为最后大一统天下的英雄。

公孙瓒失败后,田豫的好友鲜于辅为属下官民所推崇,代行太守之事。当时天下群雄纷争,鲜于辅心知肚明自己无能力守备一城,但又不知道依附谁才好。

田豫对鲜于辅说:"最终能够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应该赶紧投奔他,不要等着以后遭祸。"曹操后召田豫为丞相府军谋掾,所交代给田豫的任务,他皆不辱使命,完成地卓有成效。

在职期间,曹操先是让田豫北征代郡。时曹军到达易水伊始,被敌军偷袭轻取曹兵人命,搅得军心大乱。田豫展现出了他优秀的军事才能,根据地形地势,制定合理的作战措施,大破乌桓军,平定了代郡。之后田豫还参与了曹吴之战,识破吴军连环诱引之计,不给吴军以可乘之机。

魏文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增强,各组之间互相联合,骚扰边疆、抢劫烧掳。田豫面对这种情况,先是采用离间之计,削弱胡人势力,然后变幻灵活的军事战术,大败敌军,名声远扬,从此威震北疆。

据《三国志·田豫传》载:"正始初,(田豫)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可见,其后田豫在曹魏北疆一直戍守边疆,让边疆得到安宁,让百姓们对其感恩戴德不已。

因为田豫具有优秀的军事才能,所以曹操派其镇守北方边疆。而他在镇守北疆的过程中未曾一败,并很好地维持了边境的安宁。纵观田豫一生,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威震北疆,多有功勋。他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战功硕硕。最终田豫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算是实现了一生的抱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说的就是这派光景。

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毕竟今天的一时落魄,不代表一辈子的庸碌无为。你小瞧了别人,指不定别人哪一天飞黄腾达,风头远远盖过了你。

当然,三国时期,人才流动自由,用人唯贤。其实田豫、牵招的选择也并没有大错,纵使刘备势力后期崛起,但他们在曹操麾下成就了另一番的事业和人生,也了无缺憾了。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四、牵招与刘备刎颈之交,后从事曹操在北伐中吓退诸葛亮

再说另一位抛弃刘备另觅贤主的牛人牵招,同样在少时就与刘备相识。

据孙楚的《牵招碑》记载:"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因恐为时所忌,每自酌损,在乎季孟之间。"

也就是说刘备与牵招二人少时共同在河朔一起长大,共患难、同生死,互结为刎颈之交,真是好得不能再好的铁哥们儿了。但是即使对方是自己的好兄弟,有主观上情感的偏颇,牵招也依旧不认为刘备可以创就一番事业。

当然牵招的情况和田豫不同,说他抛弃刘备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牵招一开始展露头角跟的就是袁绍,压根没看上好哥们刘备想和他一起创业,从未有过投奔之心。在牵招十多岁时,他追随自己的授业之师乐隐一同来到了车骑将军何苗处,与发小刘备就此分别。

这一别后,这两位三国中最出名的一对发小,从此一人在南、一人在北;一人属汉、一人归魏,至此经年,再也没有相见。时间和命运的推手,往往让人唏嘘不已。

没有追随刘备的牵招,其一生也过得跌宕起伏、颇为精彩。他初时追随袁绍,甚得器重,他做事刚断果毅。袁绍旗下的近臣犯法,牵招胆敢先为人师,不顾后果,先斩后奏以整肃军容。之后袁绍身死,他转而追随其子袁尚尽忠尽职。但令其失望的是,新主袁尚与旧主性格截然相反,胆小怕事,没有一点能成事君主应具备的气量格局。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率军包围邺城。牵招被委派到上党去督办军粮,袁尚未及牵招回来就已经败逃中山。再加上在此任务中被袁尚外甥高干构陷,牵招心灰意冷,遂而转投曹操营下。曹操素来求贤若渴,对牵招的到来大加欢迎并予以重用,牵招也不负其望。

在曹操攻打袁谭之时,牵招仅凭一张嘴,就让乌丸峭王选择了中立。从而让曹操少面对一支精锐之师,同时这也让袁谭白白损失了五千轻骑。此后牵招坐镇北疆,分化离间鲜卑各部落的关系,使得一族势力难以做大,从而瓦解了对曹魏势力的威胁。

当时牵招多次派兵率领各部胡人击败当时鲜卑首领轲比能,杀死了轲比能的弟弟苴罗侯。据《三国志·牵招传》记载:"招广布恩信,招诱降附。建义中郎将公孙集等,率将部曲,咸各归命,使还本郡。又怀来鲜卑素利、弥加等十余万落,皆令款塞。"这也就是牵招安抚北疆胡人的一种措施,可以说对北方的安定具有不可磨灭的成效。

牵招还在马邑之战救出被轲比能包围的田豫,因为他也算是曹营镇守北疆的一幅猛将。而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功绩仅次于田豫。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镇守西北的牵招又与诸葛亮成了对手。战前,轲比能与诸葛亮联合,屯兵石城,打算利用诸葛亮北伐之际入侵西北地区。牵招奉命亲自率部迎击,将轲比能击退。而诸葛亮见自己的盟友已经败走,所以他也被吓得不轻,赶紧匆匆率军撤退。也正是牵招的出击,曹魏成功地挫败了诸葛亮的企图。

总评:

刘备早期时不成气象,身边的好友人才接踵离开,转投他人麾下,另觅良主。但世事难料,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曹魏、东吴三分鼎足天下大势,成为一方霸主。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