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焦点关注:为了争宠要多拼:想赶超后宫三千她竟然以自杀换来皇帝的爱慕

时间:2023-05-06 14:52:3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隋炀帝在位期间广造高楼,并网罗天下美女数千名纳于迷楼中幽闭,侯夫人就是这几千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隋炀帝的宫女之一,最后自缢而死,臂悬锦囊,左右取进,得自感诗三首。

她死后颜面艳若桃花,美貌异常,臂系锦囊,中藏宫怨诗,引发杨广无限悲伤,令选美失职渎职的宦官自尽,她是历史上少见的死后才得到帝王无限宠爱并且美名、才名俱满天下的美女。侯夫人大约16岁进宫,24岁左右自杀,存诗13首,为初唐四杰先声。

后人评价:


(资料图片)

有才名,不甘心被淹没在后宫中寂寂无名,以自杀之举换得皇帝一顾。是后宫不得宠的女子的典型代表。

秘洞遍仙卉,雕房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

--《自遣》侯夫人

"吱--"西苑虚掩着的大门被缓缓推开,奢华富丽的龙袍慢慢扫过门槛,尘埃早已在槛间积淀,殿外偶尔有几声鸟叫,却只是显得更为萧条,看得出这里几年来是人丁稀少。

看那悬在梁上的女子,即使是气息全无,却仍是那般美丽。

"初入承明日,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寒春入骨清,独卧愁空房。跚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平日所爱惜,自待却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亦可伤。悬帛朱栋上,肚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隋炀帝杨广站在一具面色若生的身体旁,想到刚才看到的那段遗言,感到有些遗憾。他这天和往常一样百无聊赖,赏花把酒,左右美人在怀,醉意朦胧中,突然见一小太监匆匆忙忙路过,不知怎的,突然兴之所至,找来一问。

原来是一秀女自尽了,临终之时才握着隋炀帝得到侯夫人的锦囊小诗,不知怎的,突然来了兴致,展开一看。

三言两语,看得动了心,这样的女子,怎么没有早发现?

于是急匆匆移驾挹翠亭,过楼阁,推轩窗,穿幽房曲室,扶玉栏朱楯。

面对着的却是一具冰冷的尸体。看这女子仍面如桃花,宛若生前,不禁怒从中来。

因而,立即下令处死召选才女的宦官许廷辅,同时追赠这名女子为四品夫人,位与十六院妃嫔并列。

为她做了这些事后,杨广还觉得不够尽兴,于是甚至是破例为她撰写了祭文:

"长门五载,冷月寒烟;妃不遇朕,谁将妃怜?妃不遇朕,晨夜孤眠;朕不遇妃,遗恨九泉;朕伤死后,妃若生前。"

侯夫人原名侯巧文,自幼是出生于世代官宦书香之家。追溯先辈,其先祖是北魏文学近臣,而父亲更是又深受北周武帝的欣赏,等到隋朝一统天下,侯夫人一家便隐居乡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一手好家教,侯巧文自然是自小饱读诗书,并写得一手灵秀的诗歌。适逢隋炀帝建造迷楼,遍召天下美女,这静美端庄的侯巧文自然也为于此列。

为了搜尽天下美女,晚年荒淫的隋炀帝自然也脱不出这荒唐的范畴,他下旨营造"迷楼"。

迷楼内共设置西苑十六院,换言之,隋炀帝左拥右抱十六院夫人,更不用说各夫人名下还有那些随时准备着凭借一夜之欢而富贵满天的侍女。

这些从天下各地搜罗而来的女子,自然一个个美艳无比,更是邀宠争功为终身奋斗目标。为了得到皇帝宠幸,这些嫔妃无所不用其极,媚骨横生,勾心斗角,金枝欲孽,自然是迷楼内层出不穷的剧目。

也就是说,侯夫人有傲的资本,她从小到大都是生活在别人对她的称赞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才色是她入宫的凭借,但更是限制她进一步发展,完成自己理想的绊脚石。

试想,倘若她未曾识文断字,估计便和其他宫女一样,默默无闻地活着;或者讨好了宫中内差,以期自己有得见君王一面的机会?

但她的自傲,冷艳,整个人的心态,就像现代流行的说法:"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的低调。"

然而她手中的资本又不能让她有可以傲起来的地方,但她最大的悲剧就是没有看透这一点。故而,在经受常年的孤苦之后,她才幽愤地写下了开篇的绝命诗,毅然决然抱着必死的决心离去。

隋文帝为她写下洋洋洒洒长篇祭文,可惜这篇文章不知对自己的感慨还是后世文人们意淫出来的一点茄子香?更何况,追封四品,留下一纸长文,对于早已香消玉殒的侯夫人又有什么意义?

而这种常年未受重视的生活才是对她最大的折磨,因此侯夫人才不得不选择愤而自尽,以三尺白绫来表达自己的愤恨之情,其实潜意识里未必没有以自己之死来期待得到隋炀帝的一探。其情真真可叹可悯。

自尽的侯巧文16岁进宫,死时才24岁,纵使是年轻貌美才华鼎盛,却终究抵不过后宫佳丽三千人,只能和众多的宫女一样,被埋没其中,不曾见过君王面。

侯夫人自恃颇高,有明珠暗投之不平,故而情愿以死以示自己的不甘和遗憾,抑或可以说,她直到临死时仍保持着一份骄傲。

侯夫人的诗全部发自肺腑,并无做作修饰之感,更不像其他诗人无病呻吟,空诉春花秋月。血泪之语便是说的如此吧。

"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在侯夫人的诗中,故而,钟惺在《名媛诗归》中这样点评她的诗:"怨情深处,反在能平。平则渐渐说向理与命上去。盖其锻炼自身性情,不唯不愿人怜,人亦不愿怜之。此夕学问工夫探讨实历,便见得他人荣宠有秽浊气,自家冷淡有矜贵气也。"而这"矜贵气",恰好是后人徒生惋惜之情的缘由所在。

侯夫人认为自己才貌俱佳,不屑于用小技巧曲意逢迎,可以讨好后宫各色人员。故而,她这种人其实是不适合在后宫发展的。

她身上文人的矜贵之气让人不容许自己轻易向人低头,她所幻想的是,一朝得宠,常伴君畔。另一方面,侯夫人身上这种矜贵之气说白了,可以一言蔽之:傲。

她自幼生长于书香门第,想来从小是被长辈灌输了不少林下之气,她又聪颖,诗词歌赋皆通,当数长辈看好的苗子,从来没人挑剔过;而她的容貌,身为大家闺秀,她后来死后隋炀帝也为她的美貌惊叹惋惜可见她的美丽过人。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