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每日讯息!库尔斯克德军败在这3点,希特勒瞎干预,苏军跑得快,队友太坑人

时间:2023-05-05 15:46:3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库尔斯克战役是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决战,也是德军最后一次拥有战略主动权的一战,可以说德军是做了很多准备的,德军的主战坦克4号、虎式、豹式、斐迪南等性能都要优于苏军,虽然此战重创了苏军,但是在战略上德军上失败的,为何性能优异的德军坦克在战争中没能挽救德军的败局呢?

很大一个原因是希特勒干扰前线作战引起的,曼帅上面有希特勒在做最后的决策,把这次战役推迟了,他认为德国坦克的质量还不行,要加强,等到希特勒认为认为可以了的时候已经晚了,留给了朱可夫太多的准备时间了。


【资料图】

斯大林则是完全放权给了朱可夫,朱可夫集结了近200万兵力,6000辆坦克,纵深150公里的放线。曼帅不到100的兵力,已经无论如何都不能围歼在突出部的苏军了,只能退而求其次,阻碍朱可夫的推进。

德军进攻时间已经被破译 同时德军没有搞起对面的苏军比自己多一倍;另外最主要原因是德军等不起苏联进攻,德军也知道美国要在西线登录,德国必须在美军进攻前,完成库尔斯克,但实际已经不可能。

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度过了困难时期。43年以后苏在装备、战术素养等军力都逐渐超过德军,德军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在交战中德军坦克的移动速度慢,这一弱点在苏军的攻势下被无限放大,苏联坦克速度快而且省油,一旦突破了德军的阵线进行深入穿插,德军根本追不上,后方就会受到威胁,导致德军别无选择只能全线后撤,这一撤就把速度慢的德国坦克扔给苏军了。

库尔斯克战役,按照双方伤亡数量来说,德军是完胜苏联的,苏联无论是人员还是坦克伤亡都大于德国,但是苏联的损失可以补充,德国的损失补充不了,所以在战略层面输的很彻底。

还有就是所谓的质量优势,只能说略高,不能说高得有多明显,那个时候虎豹的数量还不多,德国装甲部队主要是以三号四号突击炮,坦克歼击车为主的。库尔斯克会战中苏联的坦克数列是德国的三倍,炮兵是四倍。而且事先又有充足的准备,打过德国很正常。

除此之外,坑货队友意大利又来添乱,为防御西线盟军,德军抽调兵力前往西西里是个致命错误,德军在意大利足以拖住盟军,但是在东线少两个一流装甲师意味着苏军可以抽出5-8个师进行机动和反击,最终全面崩溃。

德国的失败,主要还是德国战略层面的失利,东西两线作战,德国一战二战失败的主要战略层面就是没有避免并协调好两线同时作战,其次,德国的失败还有就是作为战争主体的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总体实力存在的质与量的绝对失利。

有兴趣的可以查阅当时同盟国的钢铁产量在数量方面对德国造成的质与量方面的绝对碾压。这就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不可能得逞。

第三,德国侵略扩张战争并没有让利惠及被德国侵略扩张地区,反而是德国借助之前的优势加紧对侵占地区的搜刮和屠杀,德国的战争策略和战争目的激化被德国侵占地区人民的团结和抵抗,这加速德国的失败。

前苏联作为反法西斯同盟一方,加入战争,占尽人心,地缘政治,绝对实力的盟国力量支持,加上前苏联广袤的地域战略缓冲空间和复杂多变的地形,这些综合因素构成了前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必然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的军备可能单个质量以及具体作战参数比不上德国,但是前苏联军备数量累积起来的质量变化,胜过了德国军备的科技含量高但是由于资源欠缺造成的产量过小,产量跟不上战争消耗,造成了德军自身力量的减弱,最终形成德军必然失败的悲惨结局。

因此,前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得益于前苏联占据的资源优势形成战争消耗补充的速度和品质,远远超过德军。在这种前提下,德军的装甲败给了前苏联的钢铁洪流,是必然的。说形象点,长江水水量绝对改过珠江水量,在水量方面,长江胜过珠江,水质方面,珠江可能比长江要好。如果长江对珠江,珠江是肯定会落下风的,苏德战争也类似长江对珠江。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