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赶溥仪出紫禁城,遭日本公使痛斥“言而无信”,冯玉祥是对是错?

时间:2023-05-03 10:44:3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赶溥仪出紫禁城,遭日本公使痛斥"言而无信",冯玉祥是对是错?

1924年11月5日清晨,北京,紫禁城一如既往的雄伟,壮丽。但是与往日不同的是,此时的紫禁城多了一些肃杀。随着一阵阵哨声,30余名国民军士兵冲入紫禁城,要求废帝溥仪3小时之内搬出紫荆城,否则,将直接炮击紫禁城城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注:溥仪出宫是1百个不高兴(剧照)

溥仪只能匆匆忙忙的带着皇后婉容以及宫女太监们离开自己生活了18年的住所,搬到了日本公使馆(这时候就和日本人勾搭上了)。随后冯玉祥宣布,废帝溥仪帝号废止,中华民国至此再无皇帝称号。

举国哗然,毕竟在清帝退位之时,袁世凯政府与清皇室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中明确保留了溥仪皇帝的称号,保留了清皇室各种祭祀、典礼的权力。同时政府每年要为清皇室支出月月所用四百万元的赡养经费,紫禁城是皇家私人领地。而冯玉祥此举,等于撕毁该条约。

图注:《清室优待条件》现藏于伪满皇宫

许多北洋时期的宿老和清王朝遗老们大肆在报纸上抨击冯玉祥,认为其违背了《清室优待条件》。比如段祺瑞就通电全国,说冯玉祥"其行不利于国"。

日本公使芳泽谦吉更是直接说北洋政府言而无信,对外界宣布"容留"溥仪。

那么冯玉祥究竟该不该驱逐溥仪呢?或者说,冯玉祥为什么要驱逐溥仪呢?

冯玉祥驱逐溥仪并非一时兴起。

冯玉祥是坚定的革命派。早在1911年冯玉祥便和王金铭、吴禄贞等人参与策划了滦州起义。但是由于张建功告密而失败;冯玉祥死里逃生,王金铭等人却英勇就义。此事在冯玉祥心中一直耿耿于怀。二十年后,冯玉祥活捉他恨之入骨的张建功后,直接将其活埋;1935年,冯玉祥还在北京西郊修建滦州起义先烈纪念园(目前在海淀区温泉镇)。

图注:张勋复辟的辫子军

张勋复辟之时,冯玉祥就直言要铲除清皇室,建立真正的共和。无奈人微言轻,未能实现。等到北京事变后,冯玉祥掌握了北洋大权,自然是要实现当初的夙愿了。

面对外界种种质疑,冯玉祥也不慌

从驱逐的法理上来看,冯玉祥并无过错;虽然清皇室与民国政府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但是也在条件中明确规定了:"皇族机关不能对人民发告示,给处分。"

在1917年张勋复辟期间,溥仪发布"即位诏",称"共和解体,补救已穷",宣告亲临朝政,收回大权。这已经严重违反《清室优待条件》了;既然是清皇室主动撕毁条件,那么冯玉祥自然该驱逐溥仪。

从当时的舆论来看;段祺瑞等人是对他攻占北京,软禁曹锟的行为不满,想要借机捞好处;满清遗老自是不必多说,做梦都想着复辟;而日本人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收留溥仪不过是想扶持傀儡而已。他们在当时并没有太多的实权,发声也并不能造成多大实质性的影响。

图注:冯玉祥单人照,一位"胖"将军

从政治上来看,冯玉祥之所以发动北京事变是因为自己之前被吴佩孚,曹锟等人逼迫的没有退路,只能寻求南方孙文政府的支持,联合南方政府将曹锟等人赶下台。因为孙中山在护法运动时候就公开表示要审判清皇室。所以将溥仪驱逐也是投其所好。

从经济上看,冯玉祥穷啊,本身国民军就比不上北洋政府,还要花每年月月所用四百万元养一帮废物,自然是不划算,所以干脆直接把人赶出去,这样可以节约一大笔政府开支。

冯玉祥有没有贪污或者侵占故宫财产?

就这样的人,冯玉祥没有杀他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仅仅是赶出北京城又能算什么?

总评

冯玉祥将溥仪赶出北京城,其实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因为当时的清皇朝也只剩下这点面子了,但这个面子也能看出北洋政府的软弱与妥协。

图注:满清权贵的享乐代表圆明园

每年耗费大量的政府开支来养一帮奴役了中国270年的贵族。这些贵族们还不安分,一心想着恢复祖上的"荣光"。丝毫没有顾及4万万中华人民的感受,这样的独夫,怎么处理都不过分。冯玉祥赶走溥仪,正是将这最后的面子敲了个粉碎。

至于说冯玉祥赶走溥仪,溥仪才投靠日本的说法。你认为不赶走溥仪他就不会投靠日本了?

参考: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冯玉祥《我的生活》、《清室优待条件》

这个问题现在也是争论不休,毕竟北洋时期北京城头大旗变幻莫测,故宫少了什么东西也不能断定是哪一个军阀所为。但是冯玉祥曾任命李石曾(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易培基等人为故宫博物院院长,主持故宫文物清理工作。

易培基先生在抗战时期主持故宫文物南迁工作。从北京到四川,在易培基先生和一百多名故宫工作人员的保护下,上百万件文物无一丢失,无一损毁,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这位老先生曾经公开表示没见过冯玉祥偷盗故宫文物。

溥仪值不值得同情?

反观溥仪,在故宫时每年月月所用四百万元都不够他的开支,自己监守自盗贩卖文物;逃离故宫时更是带走了数十箱故宫文物,并变卖给英法等国家来维持自己所谓皇室的尊严,导致大量故宫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包括《步辇图》和《阆苑女仙图卷》等国宝级文物;这些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均有记载。

图注:战犯席上的溥仪

1925年,溥仪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后,经常和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在政治上失利的段祺瑞、吴佩孚等人往来,谋划"复号还宫",准备发动军变再次复辟。同时积极结交日、美、英、法等国大使,希望借助帝国主义的力量复辟清王朝。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

为了当"伪满洲国"皇帝,在孙殿英挖清祖坟后,溥仪更是借此机会,承认日本皇室供奉的"天照大神"为祖先。

"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溥仪《我的前半生》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