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张辽、乐进都是猛将,为何随张辽出击的是李典,守城的是乐进 焦点简讯

时间:2023-05-01 20:54:4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公元215年,在曹操率大军前往征讨张鲁时,孙权亲率10万大军,同吕蒙、甘宁、凌统、潘璋等一干东吴名将攻打合肥。


(资料图)

当时合肥守军只有7000人,守将不过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在合肥的西南侧还有皖城这一据点,可以同合肥形成掎角之势,但是皖城在公元214年被孙权攻破。

面临孙权即将到来的大军,合肥守军可谓兵微将寡、孤立无援,形势十分严峻。

由于曹操大军远在汉中,无法及时驰援,曹操将防守战术托护军薛悌传达给张辽等人。

曹操的意思是让张辽和李典迎击孙权,乐进守城。寄希望于通过突袭顿挫吴军的士气,而后才能守得住城池。

▲曹操的部署?

事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张辽和李典,率800死士在清晨突袭孙权中军,把孙权给吓个半死,而后张辽又率军突出重围。

经此一战,吴军士气受挫,而合肥守军士气大振。

10来天后,吴军军中疫病蔓延,并且攻城无果,于是孙权下令撤军。

合肥守军能够以少敌众,甚至后来通过逍遥津之战使东吴闻风丧胆,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张辽的勇武,却忽略了曹操的智慧。

张辽、乐进都是曹操手下的猛将,二人都是颇有胆魄、擅长冲锋陷阵的猛将。相较而言,有长者之风美名的李典更像是一名智将,适合于守城。

可是,为何曹操没有安排张辽、乐进二位猛将联手出击,让李典守城,反而让乐进去守城呢?在我看来有2点原因。

▲合肥三守将?

利于作战

当时,张辽是荡寇将军、假节,乐进是折冲将军、假节,李典是破虏将军。张辽和乐进相当,二人权力大于李典。

一支部队里,统帅只能有一个,如果同时出现两个话语权相当的人,很有可能会出现因为意见分歧而贻误战机。

以少量士卒突袭东吴大军本就是极为凶险的事情,如果张辽、乐进在阵中产生分歧,稍有不慎,是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的。

故而在执行突击任务时,虽然张辽和乐进虽然都很勇猛,但是为了便于指挥和作战,他们中只能有一人前去突击。

▲张辽?

以往经验

在白狼山之战时,曹操所面临的就是敌众我寡,并且被包围的险境。那一次就是张辽统领全军,突袭并阵斩了对方首领,实现了战局逆转。

现如今面对相似的情况,张辽自然是曹操心中的头号人选,于是曹操选择让张辽出击,乐进守城。

▲孙权?

虽然张辽和李典之间关系并不融洽,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二人都能够摒弃前嫌,张辽同李典的组合能够实现互补,进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曹操做出让张辽、李典出击,乐进守城这一决定的背后,定然是经过深思熟虑。通过最合理的部署安排,达成守住合肥这一目的,并且尽可能地减小损失。

这一次合肥之战所呈现的,不仅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勇武,也暗含曹操的智谋。

(本文参考文献,《三国志》。)

李典在长坂坡之战时,曾经劝阻夏侯惇放弃追击诈退的刘备,其为人相对谨慎。曹操让李典随张辽出击,是希望其起到辅佐的作用,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到张辽。

曹操想要保全张辽,而不是让张辽去送死。

张辽为人勇猛,但是并不鲁莽,是一个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比如在濡须之战时,由于暴雨,局面对于曹军不利,张辽本想自作主张的撤军,但是臧霸劝他等待曹操军令。张辽听从臧霸的意见,在收到指令后才撤退,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对于李典提出的合理建议,张辽是会采纳的,这样李典作为副将才有意义。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