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俗话说三十而立,到底立什么?或能从曾国藩朱元璋身上得到启发

时间:2023-05-01 14:54:4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攻下江浙富庶之地后张士诚这位私盐贩子起家的豪雄似乎就和雄心壮志诀别,小富即安,只想做一个割据一方的人,完全没看清那个时代的胜利者只能有一个,他有才有德,但格局很小,正如朱元璋的评价:器小无远见,最终兵败身死。

清明期间,在外打拼奋斗的发小回来老家准备祭扫,昨晚找我喝酒谈天,不知怎么的聊着聊着聊到了年龄这个话题上。

他三十二岁,我三十岁,都已经成家立业为人夫为人父,而人近中年,终日奔波于生计与房贷之间,早都忘了幼时那长大要当科学家和超人的梦想。现在两人都是"满脑肥肠"钻铜臭里的俗人,眼前看的是今年得赚多少钱,心里盘算的是什么时候才能把房贷还完。


(资料图)

发小走后,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喝茶解酒,越想越是不对头:是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眼前只有金钱?哪怕读书交际也都是奔着一个目的去的,那就是利益。

我从小向往的诗和远方呢?

彼时茶桌边上放着一本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是妻子买给儿子的课外读物,我一时兴起翻了翻却一时没能停下来,直至看完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三人之间的战争结束那段才停下来,已经是凌晨一点。

很少熬夜的我此时忽然有种灵光一现的感觉,或许我要的答案就藏在这里,就藏在元末明初的那几场战争里。

朱元璋一生看人都很准,他对陈友谅和张士诚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先陈后张的两场决战,果然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大决战中,实力最弱的张士诚选择龟缩不出坐山观虎斗,错失了最后的翻盘战机,导致自身唇亡齿寒孤立无援很快也被朱元璋消灭。

这是很难以想象的,实力最弱的张士诚眼睁睁当了一回看客,毫不作为,他难道没想过朱陈二人无论谁赢,都会掉头过来吃掉他吗?

我对张士诚的印象是初中历史课上老师着重介绍过的高邮之战。据说张士诚兄弟起义反元后,凭借一座小小的高邮城硬是抵挡住了元朝丞相亲率数十万大军几月时间的进攻,在我的印象中,张士诚无疑是一个意志坚定如铁、御下手腕惊人的一代豪雄。

与此相反的人同时我恰恰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也有,那就是晚清重臣曾国藩。这是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物,大智若愚、目光长远。

从一介学子到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功绩的最大转折点无疑是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然而狡兔死走狗烹,湘军这把刀子最终为满清朝廷忌惮,遭到裁撤与打压,野史记载彼时湘军唯曾国藩之命是从,很多军将对腐朽的满清朝廷心生不满,暗地里串联游说曾国藩兄弟揭竿而起推翻满清朝廷,然而最终不了了之,曾国藩兄弟位极人臣得以善终。高中时代我很是不明白为什么曾国藩兄弟坐拥重兵却不敢为汉人做主?

直至今天我看完了《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这本书,才明白曾国藩的大格局。

曾国藩去世之前与李鸿章力荐左宗棠这位和自己几乎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称赞左宗棠有才略,能知人,能忠国,且为人耿直廉洁自守。能对一个仇人分清公私,看重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国家大局的安定,曾国藩心胸之大,格局之大可窥一见。

我隐约明白曾国藩未必没有反意,只是家国为重,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动乱初平,彼时不管是满清朝廷还是中国国民都承受不起又一次像太平天国那样的动乱,否则内忧外患之下,外患未解,内忧又起,中国必将分崩离弃,湘军必然成为中国罪人。

下围棋的人都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更明白一时得失无妨,心有格局的人才能赢到最后。就个人职业生涯来说,莫过于吾日三省吾身,常站在时间的高点去看问题利弊、个人得失与家国大局,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最终想要得到什么,渐渐就会变成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

俗话说,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是什么?我想贵在明悟自省,能够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为了自己的目标,设定格局,然后按这个格局规划自己下半场的人生!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