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清朝本不会灭亡:细数康熙,乾隆,清朝,完美错过的三次机会!_天天最新

时间:2023-04-29 11:45: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翻阅史书,他的主要贡献是,发起洋务运动,兴实业、练新军、办教育,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当时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关资料图)

一直以来,有一个论调是:晚清名臣张之洞,实际上无意中成了清朝的掘墓人。

理由是这样的: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民国史的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张之洞的另一个角色定位上--他竟超越孙中山、袁世凯,被夸赞为清王朝的"头号掘墓人"。

张之洞以良相自期、以忠臣自许,在湖北经营十余年,编练出一支精锐的新军,本想延长帝国的气数,结果事与愿违,武昌起义,一次擦枪走火就震断了王朝的筋脉。历史的玩笑开得如此之大,确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穿越历史的烟云,小编为你找寻真相。

真相就是,谁是清王朝真正的掘墓人?是张之洞吗?我们或许错怪他一个世纪了。

为什么这样说,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族清者清也,非天下也。

这个论断来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一篇议论文学作品《阿房宫赋》,杜牧是唐朝著名诗人,还是一位官员,官至池州、睦州刺史,吏部员外郎。所以他的这番论断还是有道理的,《阿房宫赋》还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脍炙人口到成为了我们的高中课文。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六国破灭,在于它们自己,秦国灭亡,也在于它自己。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接下来杜牧解释了为何这样说:感叹啊,假使六国爱惜他们的百姓,百姓与国家上下一心,谁能灭了六国?

秦国统一后,不滥用民力,不使用超过限度的严刑峻法和暴政,好好休养生息,爱惜六国的百姓的话,则可以秦二世,三世甚至传至万世都是君主,都有可能,谁能灭了它?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国人没有时间感叹,后人为他们感叹;后人感叹后又不引以为鉴,也让更后来的人感叹他们。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很多王朝都跳不出这个循环的怪圈,就是在王朝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土地兼并,渐渐集中到地主豪强手中,贫者无立锥之地,一旦遭遇灾荒,没有及时赈灾,或者苛捐杂税太多百姓不堪负重造成的政权,值得让人深思。

二,康熙和乾隆无心的错。

清朝亡于闭关锁国,思维固化,而不是张之洞, 康熙,乾隆时就已见端倪。

康熙时,外国传教士来华,有名的汤若望、南怀仁,二者更是在钦天监任职, 张诚、白晋、南怀仁与闵明我多曾多次陪康熙巡视塞外、江南。

乾隆时,西洋传教士刘松龄等人在乾隆身边。

传教士献上了西洋镜,望远镜等物品,康熙,乾隆没有意识到西方当时的科学技术,自文艺复兴以来解脱了西方教会的束缚,开始蓬勃发展的事实。以为洋人只是做工精巧罢了。

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被瓜分完毕。

举国震动,爱国诗人丘逢甲写的春愁,写出了当时的情况:"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在慈禧的安排下,清朝派载泽及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为出国考察政治体制,这就是历史上的"五大臣出洋"。

但无论君主立宪还是议会制立宪,都可以保留皇帝,但皇帝的权力就没有以前那样大了。因此当载泽推动清朝效仿日本的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后,清朝认为这是一种失掉权力的改革,并没有实施。

百日维新的尝试失败,君主立宪制的放弃,至此,清王朝最后一次挽救自己的机会,都被自己浪费了。

所以说,谁是清王朝真正的掘墓人?不是别人,正是清王朝自己。

怪他们的思维固化,中国历来也不缺做工精巧的事物,但是几个洋教士在他们身边几十年,他们应该也可以了解到西方的工业革命的一些情况,却并未引起重视。

当时康熙,乾隆的态度应该是不屑和自大,故步自封,毕竟中国以前都是"天朝上国",想来他们西方人也拿不出什么出手的东西。

歌舞升平中,武备松弛,忘了这一场几十年后,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盛世危机,悄然来临的征兆。

三,洋务运动只是单纯的改革,政治制度执行的不彻底,有一定的局限性。

张之洞主持洋务运动后,清朝军队确实拥有了一支现代化的轮船,炮舰,政治制度却没有相应的改成君主立宪,国家建立成三权分立的格局。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经过数十年的 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放松了军备意识。实际忽视了1840年外国洋人凭借船坚炮利在海岸线架几门大炮就成功从天津登陆了的事实。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

北洋水师有军舰25艘,官兵4000人。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口、威海卫和旅顺三大基地建成。但清朝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当时的中国战败,中国竟然被之前一直被中国吊打的日本欺负,实在是奇耻大辱。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